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没有网络的古时候 是怎么约会的?(2)

2011-05-10 10:35
来源:新快报 作者: 李村
主角: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在《生查子日元夕》中这样描述元宵节,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主角: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在《生查子日元夕》中这样描述元宵节,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描述元宵夜男女约会时的浪漫情景。

  除了七夕节外,元宵节也是中国另外一个地道的“情人节”。元宵节在古代确实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社会里,礼教比较森严,年轻的女孩一般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在元宵节这一天,政府取消了宵禁,女孩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灯,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灯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相会的时机,元宵节可谓中国的一个浪漫的节日。单身男女出来看花灯猜灯谜,趁机约会。

  最有趣的与灯迷有关的姻缘是王安石的,王才子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悬一上联来征对招亲,联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无以对答,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了招亲联,即以之应对,被取为进士。归乡时,他闻知那户人家的招亲联仍无人能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

  4   翻墙约会

  主角:唐朝诗人元稹

  在《西厢记》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并最终促成姻缘的故事。其原型是唐朝大诗人元稹的真实故事。

  唐贞元中年,穷书生元稹游玩蒲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恰逢当地兵祸,贼兵欲劫掠寄居寺中的崔氏一家,崔父乃当朝宰相,去世不久,孤儿寡母回乡路过此地。恰逢元稹和乱军之将有故,于千军万马中替崔家解了这围。崔母治酒宴谢元稹,命儿子女儿出来谢恩。元稹顿生爱慕之心。未几,就收到了莺莺写在花签上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是夜,元稹翻墙前去,本欲成其好事,却被端服肃面的莺莺斥责一通,望他以礼自持,无及于乱。元稹失魂落魄,重又翻墙而去,对此事彻底绝望了。过得十多天,一晚斜月晶莹,幽辉半床,红娘却半扶半推着莺莺来了。此后,元稹终于如愿以偿。

  5   卖身为奴

  主角:唐伯虎

  历史上的唐伯虎某一天在河边作画,渐入佳境,此时有一个人闯进了他的视线。这位名叫秋香的姑娘站在河中的一条船上从这儿经过,看到唐伯虎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一下就把唐伯虎从艺术痴狂里拽了出来。他扔了画笔,定定地看着那只载着青衫美人渐渐远去的小船,突然抛下一切,租了条船追了上去。 

  后来,为了秋香,他卖身为“奴”,深入华府,最终成为华府总管,在华老爷与夫人的准许下,他在华家所有的丫环里挑老婆,在百花丛中“点”中了秋香,然后两人不取一分财物,悄然离去。这是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

  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一个为婢女卖身为奴的人。据明代文人笔记记载,明嘉靖年间有个书生陈立超曾为一个丫环卖身为奴,看来是后人把这位“超人”的事安在了唐伯虎头上。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