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居 >

【安徽】歙县民居:天人合一,独辟蹊径的物质与精神满足

2009-03-20 23: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歙县现存明清两代民居,原业主多数是出外经商致富归来的商贾。村落选址“相其阴阳向背,察其山川形势”,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歙县现存明清两代民居,原业主除少数是年老退休的官僚外,多数是出外经商致富归来的商贾。他们受当时阶级制度、法令的限制,不能建造宏大的住宅,也不能使用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和装饰。因此,只能独辟蹊径,来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1、村落选址“相其阴阳向背,察其山川形势”,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村落“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村口广植高大乔木。缀以亭台水榭,溪流蜿蜒,田陌纵横,环境极佳。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2、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

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

3、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或开小窗。方整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歙县典型民居,明代的有方士载宅、张林福宅、天心堂;清代的有杨家大院、汪中怡宅、郑村和义堂、瞻淇民宅、蕃村鲍氏民宅等。

(责任编辑:Cily)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