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诺族村落分布在靠近水源的山冈,掩映在茂密的树林翠竹中。基诺族村寨建在山势平缓、向阳、靠近水源的山坡上,数十户为一寨。传统房屋是竹木结构,高约7米~8米,分上下两层,竹楼与傣族基本相同,但比傣族的要矮些。远远望去,幢幢竹楼依山而建,炊烟袅袅,清幽静谧,有一种神奇古朴之美。
基诺族传统的房屋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分家的父系氏族数代人同住的房屋,大家只有一个火塘;另一种是分家后的父系家庭成员住的房屋,上层被一条过道分为两排后再分隔为若干个小家庭的房间,除了进门处有一个大火塘外,楼中间过道上的每个小房间里,还分别有一个火塘。房屋多以麻登树或麻栗凿成榫洞,用横木串联。柱脚用岩石垫铺或直接深埋地里,楼板和四周墙壁用竹笆或木板排列铺成。用毛草排或瓦片覆盖屋顶,木、竹、草排之间的连接物不用任何金属。楼上住人,楼下用来堆放工具、杂物,也供家禽栖息。竹楼前个有晒台,前晒台连着楼梯口,后晒台是晒衣、纺织之处。

楼上用竹笆或木板隔开,里屋按人口多少隔成数间卧室,外屋为客厅兼厨房、饭厅。客厅中间有一米见方的火塘,三块锅桩石做三足状可支锅做饭。火塘上面悬挂竹编吊笼,用于放置食品。每幢竹楼有一个名为“着勒”的男性家长,在他的领导下,大家一起劳动,并在同一个火塘煮饭、用餐。家庭收入与消费以小家庭为单位独立核算。
基诺族居住的草房,貌似孔明帽,相传建房式样是孔明教的。实际上,基诺族房屋属简易的古代“干栏”式的小竹楼。家庭成员较少且经济贫困者,建盖的房屋较小,照例顶上盖茅草,楼上和四周全用竹笆材料,不设窗户,仅火塘上面的屋顶上留有出气孔。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