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居 >

【锡伯族民居】住宅和庙宇的那些风风雨雨(2)

2009-04-24 11: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火炕高60—70厘米,造法很特殊,由五个烟道组成,火炕(环炕)的烟道都是互相通的。解放前后,随着房屋形式的改革,大炕也被改造,渐渐只打一面炕(或

火炕高60—70厘米,造法很特殊,由五个烟道组成,火炕(环炕)的烟道都是互相通的。解放前后,随着房屋形式的改革,大炕也被改造,渐渐只打一面炕(或南或北,以北为多)。

西屋的摆设比较朴素,一般放小炕桌、大木柜、凳子、八仙桌等。八仙桌前挂先辈的画像,桌上放香炉、茶具,有钱人还摆一对瓷花瓶。炕上又放有特制的长方形木具称之为“吉伯浑塔图库”(被柜或炕柜)。

房屋的中间屋子有个过道,过道里屋是厨房,筑有两个锅台。锅台比里屋内的炕低,连着锅台修有小炕,炕和锅台中间隔有30厘米左右高的“古堆”(小隔墙)。东屋为儿媳、子孙卧室,室内摆设也平常。过去,因为没有“洋炉”(铁炉),冬季取暖很困难,因此房内温度很低,经常四壁结霜。有钱人买铜铸火盆,穷人则仿照火盆,用粘土、牛粪、蒲棒(王)草、马尾等做土火盆,上面盛无烟榆木碳火取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才开始用“洋炉”(铁炉)取暖。现在,锡伯族人民的取暖设备更为先进了。

锡伯族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住宅和庙宇的建筑上。锡伯族的住宅,“人”字形大屋顶房,宽敞大方,屋檐宽出半米左右,窗户很大,有的一间房子就有四五个窗户,窗户格木形状都很精致,小而多曲、几乎和雕刻的一样,如果没有精细的技艺是做不出来的。而且在门框、窗、屏风上都有精雕细刻的图案。

锡伯族的宙宇建筑凝结着锡伯族人民的艺术智慧。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牛录中,过去都建有痘神庙(“尔琪”庙)、娘娘庙(保佑生灵降生之庙)、关帝庙、城隍庙等。庙里都塑造很多神像,其中坐侧最多,其形象与真人没有二致,可谓栩栩如生,尤其是脸部的塑造,可以说都达到了维妙维肖的地步。在庙宇墙壁上描绘的各种神的形象和取自《三国演义》、《西游记》、《八仙洞》等故事的人物画像,都是单线描,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庙宇内横梁竖柱上雕刻的攀龙附凤,个个都反映出丰富的创造力和高超的艺术。此外,每座庙宇内都有许许多多的大小匾额,刻画也都很精致,尤其是“天干地支”的八卦匾,木雕图案最为精巧玲珑,能够自行转动,是一个有名的古典艺术作品。可惜后来都已损失殆尽。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