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间文学 >

有才有志能破能立——椴派小说之我见(2)

2009-07-27 15:09
来源:杯雪 作者:温瑞安
他笔下情节,常常给人一种悬宕(suspense)的推动力,让读者感到的好奇和趣味,都到了极致。他的小说,不论长短,都兼顾寓意、题旨,讲究内在的逻辑。

他笔下情节,常常给人一种悬宕(suspense)的推动力,让读者感到的好奇和趣味,都到了极致。他的小说,不论长短,都兼顾寓意、题旨,讲究内在的逻辑。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他,写小说不仅是为了娱人与自娱,或者稿酬和名气,而更重要的是,他在创作间一定寄予了抱负和志气,这点很重要。我自己也是武侠小说作者,而这类文字往往被商业社会的一般人认定为通俗或商品,只注重其趣味和娱乐价值。是以,我的武侠创作在早期时,比较着重叙说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但到了1980年代后,寄居于纯商业社会的香江,我反而刻意往较文学和反传统的方式逆水而泳、背道而行,那就好比要在古画的留白中找出它的味道和境界来。这点坚持何其不易,而且容易备受误解。这样也许会失去了部分看热闹的读者,但却巩固了一批可贵的看门道的同道。特别指出的是,武侠小说是目前华文创作中,唯一还能来自传统,仍能存在于现代(功夫也是)的文字,它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还有独特的民粹风貌。我们口口声声地嚷嚷着文学国际化,其实,不能保持民族特色的作品,则也不能为国际文坛重视。很多人舍本逐末,其实只是本末倒置。极高明而道中庸,极远大而致精微。这大概就是小椴小说的致力所在。

能够善用通俗,其实就是一种不俗。伟大的小说不一定能通俗,但极伟大的小说往往也极通俗。畅销不一定伟大,但常销则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小椴的小说里的人物,一如福斯特(E.M.Forster)所要求的,不只是故事(story),而是情节(plot),他笔下的人物,不是扁平的(flatchar-acter),而是立体的(roundcharacter),这些种种小椴小说的特色,愿日后我能在写“谈武论侠”、“侠道相逢”、“义所当为”、“生要尽欢”等专栏中,再一一讨论。

当我们读到,椴小说中的武术场面偶尔也有:“鱼肉神功”、“大关门”、“小解腕手”、“挽弓挽强”、“用箭用强”、“杀人有限”等招式之时,我们也会会心,古龙和我的“嫁衣神功”、“空中追空”、“梦中做梦”、“解牛刀”、“好人有限”、“死人不管”、“恶人勿看”等作品,或许他完全没注意,没看过,但依然能有“温派”的功架。这么一来,反而可以回答前文无数文友的讶异:小椴并不“温派”——因为一位真正的宗师,他随手拈来的文笔,已一早融贯通了各家各派,相互契同通情,所以,小椴可以自立为“椴派”之外,也是另一种翻空出奇的“温派”。

但丁说过:“Abandon hope,all ye who enter here.”意译为:入此门者,莫存侥幸。

是的,侠义创作之门,有所成者得有志有才,有质有文,能毅能勤,能破能立,莫存侥幸之念。

(责任编辑:绮烜)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