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由中、美两家公司共同出品的《功夫之王》在全球同步上映。这部投资近5亿人民币的电影不仅刷新了华语电影投资纪录,也是两位纵横影坛数十载功夫巨星的首度合作,成龙、李连杰第一次在银幕上演巅峰对决。谁是功夫之王?一时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
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国就萌芽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中国人称为武术,西方人称为功夫。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的概念早已从单纯的自卫、健身术演化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真实而具体的武术功法在民间口口相传,辈辈沿袭,而具有文化概念的武术则在千年时空中信马由缰、自由穿梭。武之精、侠之大、幻想之浩渺、现实之纷繁,“武术”在文学作品和各种媒介中广泛传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独具特色的经典文化。现实而具体的武术技法向文化精神层面的转换始于武侠小说。
在距今1800年的东汉末年,中国历史中第一部武侠小说《燕子丹》问世,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便是“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的荆轲。
《燕子丹》不可避免地存留着许多文学性较强的历史著作的影子,注重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而对于武术招式的展现却微乎其微。
《燕子丹》问世1000年以后,封建社会武侠题材小说的巅峰之作出现了。那便是,明朝初年,由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相对于以往的武侠小说,《水浒传》详细地描写了诸多武术门派和具体招式,这些大多来源于当时真实人物和套路的记述,甚至成为许多练武之人寻找祖师的依据。
戳脚被武林推为“北腿”的代表,享有"北腿之杰"的美誉。它以手脚并用、腿法突出、内容丰富、技击性强、攻防结合严密为特点。戳脚最初的记述便来源于《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一脚点翻”邓龙的“点腿”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运用“玉环步鸳鸯脚”便是戳脚中的经典招式。因为《水浒传》中众多好汉精通此门武功的缘故,戳脚又被称作“水浒门”。
武侠小说需要发展,但《水浒传》所创造的高度至今仍然无人能够超越,在之后500多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武侠小说继续生存并重新赢得青睐的方法是“改变”。
最成功的改变由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开始,“武艺”开始成为浪漫的幻想,“侠客”成为假想中完美的英雄。然而,对现在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人却并不是梁羽生。
1955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六年,在《新晚报》上发表了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作者查良镛发表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所使用的笔名叫做——金庸。此后,金庸这个名字成为了一个“神话”。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1946年进入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1955年,凭借《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有人说,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会评论的“亚洲第一社评”。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论,连当时的国共两党政要、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文章,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
1972年9月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连载完结,他宣布正式挂印封笔。20年间,除《越女剑》一部短篇小说外,金庸先后完成了十四部中、长篇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非常工整而有韵味的对联,正是用金庸十四部中、长篇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
在国内,金庸的作品印刷了多少?已无法统计。粗略算来,国内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凡出文学作品的,几乎都出过他的书。虽然金庸写现代武侠小说在梁羽生之后,但他却后发先至,成为当代武侠小说的宗师。
拥有1800年历史的武侠小说,对于带动民间武术热情,宣扬侠义精神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加入了进来,那就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