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间文学 >

说文解字:“睡”字无“睡”意

2011-08-11 11:2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刘绍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
 
 

  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释曰:“睡,坐寐。”就是坐着打瞌睡。“目”从上向下才是“垂”,躺着就不是“睡”了。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战国策·秦策》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就讲不通。

  “睡”是“坐寐”,那么古代表示“睡觉”的字又有哪些呢?

  《说文》又说:“寐,卧也。”“寝,卧也。”说明“寐”和“寝”都是“睡觉”的意思。《诗·卫风·氓》中的“夙兴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诗·邶风·柏舟》的“耿耿不寐”、《国语·晋语》的“归寝不寐”以及我们现在说的“梦寐以求”等等都是这个意思。至于“寝”字,古籍上也是数不胜数。《论语·公冶长》中的“宰予昼寝”,《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还有《战国策·齐策》里的“暮寝而思之”等等,“寝”字都是“睡觉”的意思。包括我们现在说的“寝室”也是源于此。

  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觉”的词还有“眠”“卧”等等。《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论衡·订鬼》说:“暮卧则梦闻。”文中的“眠”和“卧”都是作“睡觉”讲。

  “睡”字从“打盹”转化为“睡觉”,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到了唐朝,“睡觉”已开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有诗为证:“自经战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白居易《长恨歌》也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睡觉”“睡眠”的出现,并没有让“寐”“寝”“眠”“卧”等字消失,相反,它们还联起手来,共同丰富了“睡觉”的词库,为汉语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