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族服饰 >

中华民族服饰—楚国服饰(2)

2009-10-05 16: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妇女服饰 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穿袍服、挂佩饰的妇女。袍服的衣袖有垂胡,这种袖式后来也常用,主要是可以使肘腕行动方便。服装为上衣下裳,裳交叠

妇女服饰

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穿袍服、挂佩饰的妇女。袍服的衣袖有垂胡,这种袖式后来也常用,主要是可以使肘腕行动方便。服装为上衣下裳,裳交叠相掩于后,腰间系带玉佩于前。此木俑是战国楚墓出土的组佩俑,当时诸侯礼聘及祭天祀神所穿礼服都佩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出土漆绘木俑)。

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穿深衣的楚国妇女(按照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彩绘木俑摹绘)。楚墓出土的陶俑中多数穿直裾袍,只有此图中的陶俑穿曲裾袍。袍式长者曳地,短者及踝,袍裾沿边均镶锦缘。袍身纹饰为雷纹和重菱纹,重菱纹又称“杯纹”,因它形似双耳漆杯或称为“长命纹”,取长寿吉利的含意。

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穿袍服的楚国妇女(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这幅帛画是我国现存缣帛画中最早的一幅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画中绢绣妇女,两手合掌作祈祷状,似为墓中主人形象。图中妇女,脑后挽髻,身穿宽袖紧身长袍曳地,上绘卷曲纹样。这种服装一般都采用轻薄柔软的质料制成,另在领、袖等主要部位缘一道厚实的锦边,以便衬出服装的骨架。袖端的锦边较有特色,大多用深浅相间的条纹锦制成,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战国时期中山国妇女的服饰 插笄、穿短衣长裙的妇女(河北平山三汲出土中山国玉人)及窄袖短衣、方格纹长裙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的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图中展示的玉人服饰,上穿紧身窄袖衣,下穿方格花纹裙,在当时具有代表性。人物头上的卷型发饰,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

(责任编辑:长乐未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