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九寨沟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个旅游胜地。北京有一家三代六口人,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出发的前几天,却传来旅游车颠覆的消息,全车五十多人当场死亡二十几个。尽管这一家人最后仍决定出发,但是在交通状况改善之前,这种“带探险味道的远游”很难会有“回头客”:“剧烈的颠簸使你无法控制自己,此时还要兼顾所携带的各种随身细软和给养,行李架上的箱包时不时地飞将下来,击中某人的头部或颈部,距成都150多公里,前不久的车翻人亡也就发生在此地,大家要硬着头皮去迎接死亡的挑战,我们远行是为追求美好的自然,但老天却偏偏要我们承受这种精神痛苦。”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交通没有完全“现代化”,才能控制旅游人数,九寨沟才得以保持相当自然的风貌。景区内部也是这样:没有缆车,在黄龙寺(距九寨沟约二小时汽车的路程) 的游客之中,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到达寺前,“躺在柔软的青草上陶醉了二十几分钟”。如果有了缆车,大批游客一挤,即使还能“躺”,也谈不上什么“陶醉”。
知名度较小的旅游胜地,常常为了吸引游客而改善外部交通。但是,不宜把内部的宝贵景点都用缆车联起来。让一部分游人带一些“遗憾”离开,不但有助于吸引“回头客”,而且可以保持景观质量:每个景观都有一定的容量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是看景,而是看人。尤其在高峰,生态容量十分有限,如果不进行容量控制,就不但会破坏景观质量,还会破坏生态适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