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悦”读京剧》:感动京剧

2009-04-19 16: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悦”读京剧》 一位资深的报社编辑、记者,年届花甲,退休后身患多种疾病,在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却顽强拼搏了几个月,备尝艰辛,捧出一部介绍京剧的书稿,为了

《“悦”读京剧》

   一位资深的报社编辑、记者,年届花甲,退休后身患多种疾病,在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却顽强拼搏了几个月,备尝艰辛,捧出一部介绍京剧的书稿,为了什么?

  这是我接到《“悦”读京剧》的作者孙淑英女士打来的电话以后,心头顿时升起的叩问。

  当然首先是为了京剧,为了对京剧的一份挚爱之情。我不能不又一次为京剧的魅力——或者说魔力而感动,感动于这种力量可以让人如此痴迷和奋不顾身!同时又想到,挚爱者的这份挚爱,反过来又会感动京剧和京剧人,还有那些对京剧并不熟悉但却愿意了解和走近京剧的人。

  和淑英女士应属老朋友了,20世纪80年代,她在天津日报文艺部工作,负责小说和文艺评论,经手发过我的稿子,我也不时在报上看到她的文章。但二十多年来彼此并未谋面,甚至没有过直接的联系。不过我对她撰写关于京剧的书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她在报社有这方面的积累,接触和采访过许多京剧演员,经常关注舞台演出,写过许多名家专访和深有见地的剧评,这是一笔丰厚而宝贵的财富。然而在见面交谈,特别是拜读了书稿以后,我发现自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她不仅是因工作需要而涉及京剧的,更非职业写家,而是一位对京剧怀有多年深厚的感情,爱之极深的知音,这样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稿的基调和特点。

  由于家庭的熏陶,淑英女士自幼就看戏、迷戏,平日晚上和家人一起听“话匣子”(即收音机)里播放的大戏,“匣子”不唱了,又听长辈聊戏说史,讲戏里戏外的故事,由此潜移默化,在她心中播下了京剧的种子。这是那一代的许多爱戏者都有过的经历,不同的是有人随着时过境迁而淡薄了,或仅保留一般的爱好,有人则将种子深埋于心,生根发芽,和自己的人生一起成长,不弃不离,老而弥坚,伴随一生。淑英女士属于后者。她把对戏的钟爱带进了校园,带进了工作岗位,带进了退休的岁月,依然意犹未尽,直至带进了这部“退而不休”的书稿。于是在书的字里行间,便融入了她的情感,她的愿望。你可以感觉到,她很想把自己对京剧的炽热情愫,和由此形成的认知传达给读者,唤得更多的知音。她没有采取通常的按部就班地介绍京剧知识的写法,而是主要通过丰富具体的事例,并包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印证京剧艺术的精深与美妙,于是就使一本知识性读物被赋予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全书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京剧起源和影响,侧重写影响。京剧在兴起和鼎盛时期,曾让上至皇帝太后,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海外友人为之倾倒、疯狂。一个个生动而极具说服力的事例娓娓道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作者兴味盎然的述说所感染。第二部分涉及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按生、旦、净、丑4大行当共列出21家,对每家流派创始人都细致描绘了学艺、进取和不断追求的曲折历程,穿插了许多舞台上下的轶事和梨园掌故,有些甚至是业内人士也不深知的。因此老戏迷和潜在的青年观众读来都会饶有趣味,有所收益,并从中感受到京剧前辈可敬可贵的艺术精神,对他们创造和遗留的绚丽多姿的艺术成果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珍惜。其中,作者与净行一代宗师侯喜瑞老先生的交往故事,以及作者对小生叶派艺术创始人叶盛兰先生在政治运动中不幸遭遇的描述,都非常真切感人。这些章节与其说是文字的叙述,不如说是作者在用真情架设读者和京剧大师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让人们走近大师,走近京剧。第三部分是京剧经典剧目赏析。

  淑英女士说,从事京剧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如刻苦、勤奋、执著等等。我想,有志于传播和弘扬京剧艺术的人,也同样要有一定的奋斗精神。她在接受了本书的写作任务以后,不顾病痛的困扰,收集资料,伏案耕耘,由夏至冬连续攻坚,其间曾两次晕倒。等到书稿临近完成时,右手已然不能握笔,至今也未能恢复功能。如此艰辛,无怨无悔,没有极强的精神支撑行吗?

  这种精神源于对京剧艺术的深爱。我一向认为,从事与艺术相关的事业,是不能仅将其视作职业行为而缺少情感的,没有情感就不会有真正的感悟,不会有发自内心的珍惜,更不会有全力以赴的投入和使命感。淑英女士曾表示,写这本书也是出于一种个人的愿望,一为偿还自己多年来热爱京剧的夙愿,二是希望她正在呵护的孙辈将来也能喜欢京剧。应该说,随着书的出版,这种愿望就不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京剧和将被京剧感动的人们。

  (此书近日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不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