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香喷喷的粽子就会大行其道。多姿多彩的粽子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粽子“内涵丰富”“热情”过度。
粽子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粽子的营养价值在哪里呢?
粽子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其次为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一般市面上的粽子大致可分为广东口味的裹蒸粽、江浙口味的湖州粽、台湾口味的肉粽、諽粽及碱粽,其中裹蒸粽的热量可高达1000大卡。裹蒸粽体积庞大,内容丰富,每个约有3斤重,材料包括有糯米、火腿、叉烧、五花肉、咸蛋黄、栗子、香菇、虾米、绿豆仁等,所以一个裹蒸粽一定要数人分食才不会过量。
江浙口味的湖州粽,多半成长条形,有甜咸两种口味,咸的是鲜肉粽,以糯米与五花肉制成,一个约有400大卡热量,但是由于肥肉比例比较高,对于应忌食肥肉、高油脂的慢性病患者不太适合;甜口味的多半是豆沙或枣泥甜粽,一个大约有600~800大卡热量,由于甜馅内含糖与油脂比例偏高,对于糖尿病人不适合。
对于一般人也会用来当正餐的台湾肉粽又可分为北部粽及南部粽,北部粽是将糯米先炒过,再包入猪肉、香菇、虾米、咸蛋黄等配料,蒸熟后,有点像油饭。一个烧肉粽相当于400~500大卡热量,口味、香味较重。至于南部粽是以生糯米混合花生,材料有猪肉、麻竹叶、香菇、花生仁、栗子、虾仁、干鱿鱼、咸蛋黄、糯米等,由于料比较少,加上糯米不经油炒的步骤,所以热量要比北部粽低,口味、香味较清淡。不过由于南部粽多半会撒上花生粉及酱料再食用,粽子中的花生与配料的花生粉都属于油脂类,对于需要限制油脂的人要特别注意。至于諽粽因为体积小,馅料热量较低,一个约250大卡;碱粽也因体积小,每个不到200大卡热量,不过若是蘸糖吃,热量就会提高。
许多粽子的内馅是事先炒过的,再包入米粒中,而内馅的调味影响整个粽子的味道,最好是用腌料略腌即可,不必下锅炒,尽量避免使用咸蛋黄,因为胆固醇太高,少放点肉,多放点蔬菜,如洋葱、香菇、竹笋等,至于各种调味料,能少用还是少用。
(编辑: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