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让市民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回顾与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是全民讨论传统节日应该放假的基点。多了空闲的时间,每个人都不会拒绝,然而,放假就真能恢复传统节日的本意了吗?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的,无论哪种起源,端午节就是一个爱国节,这种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当天有没有得到彰显?
端午节的生命力在于文化内涵。
端午节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插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由于“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第一,讲求卫生保健,关爱人的生命。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功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民俗专家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就特别高兴,邻居们有说有笑的裹粽子,而我就在一旁看,既新鲜又好玩,不时也会凑热闹地裹上一个,不过裹出来的特别小。因为我家不会裹,所以一到端午节,舅妈、爸爸的同事总是要给我们家送粽子,虽然品种不多,只有白粽、赤豆粽、肉粽几种,因当时平时也很难吃到,所以觉得特别好吃,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满足。
第三,强健民众身体,合作团结爱国。端午之际,夏天将临,讲究以水克火,所以其习俗多跟水相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传说,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而龙舟竞渡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这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责任编辑:宁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