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永远不会再落后

2009-05-05 11: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王峰
《鸦片战争》海报 “赐”,奖赏、给予之义,古时多用于上对下,尊对卑,贵对贱的,或恩惠或财物的赏赐。如《礼记·玉藻》:“君赐车马,乘以拜。”《史记·刺客列传》:“不敢

《鸦片战争》海报

“赐”,奖赏、给予之义,古时多用于上对下,尊对卑,贵对贱的,或恩惠或财物的赏赐。如《礼记·玉藻》:“君赐车马,乘以拜。”《史记·刺客列传》:“不敢当仲子之赐。”当然,赐,也并非仅局限于财物,有时候圣上一高兴赐个一官半职或封地以示尊宠也是常见的事。不过,也有例外,龙颜一怒,把"死"赐给臣下,也不是啥稀罕事。

不用翻史书,打开电视随便找个古装戏看看就能为其打到“说法”。

当然,这种居高临下,恩威并用的“赐”,今日也只能载入史册备查。现今人们把“赐”用得最多的怕是有求于人的敬辞之义。如赐教、赐复等。此外,恕笔者寡闻,实在不知“赐”还有何妙用。在举国欢腾、喜迎回归的日子,看了电影《鸦片战争》,悲壮、压抑、愤怒的心绪尽管无法平静,脑中却总是闪现着这“赐”,怎么也挥之不去。这才感到自己不仅头发短、见识更短。原来,"赐"还是一种很能遮丑盖羞,夺得面子的外交辞令,连和平也可以大言不惭的“赐”哩。

英军威逼天津,钦差大臣琦善前去求和。英督义律以西餐招待,琦善用罢餐,先声夺人,斥道:“茹毛饮血,生性好战。”义律倒是以他的强盗逻辑说了句“真理”:“你们中国餐桌上的饭菜的确很精美,但炮台上的大炮却是一堆垃圾,如果把做菜的功夫用在做炮上,那么今天来求和的就是我了。”听得我这“旁观者”都汗颜咬牙。孰料钦差大人倒镇静自若,毫无愧色,正色驳道:“不!我不是来求和的。我是来赐和的。”真是不辱君命,听,多有面子。可惜,强盗总归是强盗,虽说没“谢主龙恩”,但也给了面子“赐”得他自己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也赐掉了大量的白银,赐丢了香港,更赐得大清一蹶不振。也许是鲁迅先生疏忽,竟闹得阿Q丢了姓。

今天,这桩疑案总算有眉目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大概也有遗传基因影响,故琦善当为阿Q之祖。

当然,只笔者妄猜,望史学家明察。 其实,把“赐”的妙用,全“归功”于琦善还真有点抬举了他。透过这个“赐”,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那种闭关锁国、软弱无能,而又妄自尊大,既恨又怕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一部晚清史,就把这个“赐”表现得淋漓尽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赐”给列强一百多个不平等条约、“赐”得国土满目沧桑,“赐”得白银哗哗外流……

当然“赐”也给了后人以警示:靠"赐"过日子,只能是苟延残喘。只有靠自己独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真正理直气壮的拒绝这屈辱的"赐"。

“主权问题是不要以谈的”,伟人之声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落叶随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