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东方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只要能让人们得到良性精神升华和善良、真诚、美好等道德感染,就是好节日。
5月14日,“母亲节”来了,想一想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期待、爱戴、亲近和关怀,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应该用百倍的爱戴回报父母,从而将母爱、爱戴和博爱等社会福利
品质不断发扬光大。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将“母亲节”继续升华和强化,使“母亲节”、“父亲节”之类的节日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敬仰,如果成为社会的感恩节,那无疑更有精神意义和道德意义。
之所以需要感谢、感动、感恩的感恩节,是因为社会还经常还会出现不知道感谢、感动、感激、感恩的不良现象。
不知道感谢。作为一种正常的人情世故,感谢这个词语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当然”和“应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将涌泉相报,支持者不需要回报,只需要这些情感冷漠者能够从爱心“只要真诚,不计较多寡”的角度多认识一下别人的好心好意,而不要用厚厚的冷漠心灵壁障将自己封闭起来,封闭了丰富情感,而成为冷血动物。
不知道感动。有了感动,才有了五彩斑斓的人性之光和绝妙绝伦的道德之美,才让我们在高傲、高贵、崇高和伟岸面前受到震撼和震动,从而自觉调整“精神感冒”和不良行为,用慎独、向善、求美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人格不断进步,道德不断升华。可是,在社会审美倾向世俗化、粗糙化的今天,我们总爱用“事不关己”的冷漠装点自己的故作轻松,用“高高挂起”的世态炎凉作为处世原则。让社会付出了很大的精神损失。所以,通过对父母的敬仰和爱戴,用对待父母一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周围和世界,我们虽然是感情支付者,也会成为最大的感情收获者。
不知道感恩就更让人失望了。不妨看看那些助人为乐、乐于慈善而受到冷落的新闻,“爱心大使”丛飞,将爱心播撒给了世界,可是总有人说风凉话,那些被救助者已经上班了,在他生命垂危时,虽然有经济能力看望他,却没有去。一边是无私爱心,一边是自私狭隘。这中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所以,在“母亲节”这个节日,想想那些就像父母一样的“精神博爱者”和“爱心传播者”,我们应该抛弃自私欲望,扔掉狭隘偏执,传播真爱阳光,让世界时时刻刻真爱如山。
(责任编辑:诗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