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节日的设置与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以及特殊的纪念意义有必然的联系,节日的重要性体现在尊重文化背景与民族风俗的。实质上讲节日的设置是要人或纪念、或庆祝、或反省、或牢记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国外有国外的民族风俗与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如:圣诞节、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狂欢节等。我们国家也有我们的民俗文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这些都于各地文化差异、民俗差异、风土人情差异而衍生的纪念性或者庆祝性节日。
当然在目前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在节日上不分彼此了,如元旦节、五一劳动节等。这是时代的需求和大势所趋。这些节日的通行本质上讲,并不代表谁谁的文化意识强化、吞噬了谁谁的文化意识。反而能人感觉到,这么大一个地球家庭,彼此都很融洽。终归在这个茫茫的宇宙中,一个地球的人类生活群体能占几许比重?
在中国,好像有一个很奇怪的风气,那就是在于尊重民族文化与否时的态度:一方面认为西化或者欧化为主的东西就是背叛民族的传统;一方面又不甚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文化。说起来,这真得很可悲。民族文化被我们理解到这份上,我也实在无话可说了。
此为题外话,言归正传:继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三八妇女节该为女人节、孟子诞生日定为中华母亲节、提议设置成人节等,之后,关于中华母亲节的设置更推进一层:首发呼吁的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07年5月12日表示,已与4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吁请设置中华母亲节。
呼吁者之所以呼吁设置中华母亲节,大抵缘于: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这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好像调子走得有点太高了点吧?如我之辈还真是站在塔顶上也有望尘莫及的感觉。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孟母代表不了任何一种中华文化,更代表不了任何一种中华民族精神,也弘扬和培育不了民族精神,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论教育方法,这与当前的开放、兼容并举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并不相符。论母亲伟大,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们都很称职,都很负责,都很呕心沥血。孟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下一个角色并非特别突出的人物,只不过孟母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人为“历史典故”的刻意拔高,成了模范。孟母伟大吗?伟大。伟大不是因为她给教育理念带来的伟大,而是因为她生了孟子,别的再也没有了。这正如任何一个带给子女生命的母亲一样伟大。如果硬要拔高到“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上,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无知,不知民族文化为何物的狭隘和偏激表现。
抛开国际通行的母亲节(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而给中华民族找一点微不足道、牵强附会的民族自尊之外,我实在看不出一点高明之处。难道感恩母亲还有什么区别不成?我以为感恩母亲并不止于一个中华母亲节。感恩母亲,没有古、今之分,没有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之分,也没有时代、社会之分。感恩母亲,无论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做人儿女的基本伦理道德。
我们中国人“节日癖”几乎病在腠理了。好像精神文明只有靠一个节日才能够让人感到踏实,才能感到民俗、民情、民风的优良。也许是成因于这个奇彩瑰丽的中华民族传统和中华民族文化确实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堕落了、沉迷了,所以才想着靠一个节日挽救中华文化。
实话说,中华文化还真轮不到一个中华母亲节就能够崛起的,还真轮不到这些人危言耸听的说中华民族丢失了个性、丢失了本真。若是中华民族文化危亡,在清末国运不振之际,在列强瓜分中华民族之际,在日军铁蹄之下之际,早就灭亡、消失了。说句大言不惭的话,这个时代还不具备令中华文化灭亡、消失的资格呢?那么是什么缘故导致现今社会的民族文化低迷、道德沦丧的风气呢?我想很多人都心里明白得像镜儿一样清澈,只是假装不知道罢了。
而致使我关注这个事件的原因,并非单单因为设置中华母亲节的文化常识合理与否,单从技术层面讲,我以为,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民生诉求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还真的不到提议或者争议节日设置合理合情的时候。
不妨看看:从国画、国鸟评选,牵动很多业内专家、学界泰斗,不分昼夜黑白的研究讨论,到设改三八女人节、设置成人节、中华母亲节等,只要看公众的反应强烈与否,就能够说明一切问题。只从社会地位讲,这些人相当然地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暂不论真实的水准高低与否),却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一个这样无足轻重,与社会民生无干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若是搞学术、搞研究,也成就不凡了吧?
更甚者,这一次呼吁设置中华母亲节的委员竞然联名四十五位全国政协委员去呼吁一个节日的设置,不正是一种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吗?太小题大做了吧?这明摆着占据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位子,占着稀缺的民声表达的政治资源和渠道,而不行使一颗真正关怀社会民生的心。这些正是被广大公众所诟病的主要原因所在吧?
退一步,说句授人一柄的话:设置中华母亲节,还不如设置一个“腐败节”来得讨巧这个社会的呼声呢!
(附后记:在这个母亲节之际,能够遇到这么一件令人不大开心的事儿,于我来说,长“见识”的同时,也确实带给我思考,我们感恩母亲,真的不在于一个节日。在这样一个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较大的社会中,亲情的淡忘、冷漠几乎成为了一种社会的“勤劳病”。送给所有做儿女的一首歌: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也祝愿天下所有母亲:都身体健健康康,生活美美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