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慎 1916年1月6日生于浙江镇海县。
1935年,孙慎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盟员吕骥领导的业余合唱团,从事救亡歌咏活动,在吕骥的指导下学习作曲,开始了群众歌曲的创作。1936年,他参加了“词曲作者联谊会”,成员有吕骥、冼星海、贺绿汀、任光、沙梅、刘雪庵等著名音乐家,也有刚开始学习作曲的麦新、周巍峙、孟波等人。
在此期间,孙慎先后创作了《救亡进行曲》(周钢鸣作词)、《大家看》(凡容作词)、《前进》(孙慎作词)、《摇篮歌》(蒲风作词)、《缉私歌》(麦新作词)、《空军歌》(何家槐作词)等一批歌曲。其中《救亡进行曲》得到广泛传唱,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慎得到夏衍通知,党组织决定让他约集几个音乐工作者一起参加党领导的战地服务队,到国民党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部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孙慎当即约集了麦新、吉联抗二人加入战地服务队。战地服务队的队长是著名的社会科学家钱亦石。他曾和董必武于1928年同赴苏联,在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12月回国,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先后任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党团书记,党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等职。战地服务队成立不久钱亦石即因病去世,改由也是著名的社会科学家杜国庠继任队长。队员中有当时颇有声望的文艺工作者石凌鹤、何家槐、林默涵、柳倩、王亚平、唐瑜等人。
抗战期间,孙慎创作了《战地服务队歌》(钱亦石作词)、《春耕歌》(歌曲研究会作词)、《游击队之歌》(何家槐作词)、《募寒衣》(吕璧如作词)、《讨汪歌》(何家槐作词)、《打铁歌》(柳倩作词)、《煮豆燃豆萁》(曹植诗)及儿童歌曲《我们是民族小英豪》(何家槐作词)、《向太阳》(联抗作词)、《好爸爸,好妈妈》、《小朋友》(吕璧如作词)等作品。并为夏衍的剧作《心防》写了插曲《生命诚可贵》(裴多菲诗)。
1945年,孙慎赴昆明,在新中国剧社任合唱指挥,指挥首演了费克作曲的两首讽刺歌曲《茶馆小调》和《五块钱》,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在此期间,根据斗争的需要,他先后创作了歌曲《我们反对这个》(力扬作词,“这个”指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民主是哪样?》(李仁荪作词)、《做新儿童的榜样》(田汉作词)。同年赴广州,与黄力丁、吉联抗共同创办并主编《新音乐》(华南版)月刊,第二期出版后遭国民党军警查抄没收,乃由吉联抗负责迁至香港继续编辑出版。1946年孙慎赴上海,与李凌共同主持中华音乐院的工作,培养新音乐干部。期间并担任苏联人所办《时代日报》副刊《新音乐》的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慎先后任文化部艺术局戏音处副处长及音乐处处长;1954年,他参与筹建我国第一家由国家领导的音乐出版社(后名人民音乐出版社),并任该社总编辑、社长;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前期,他曾担任期刊《人民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常务书记;1979年及1985年,他当选为音协第三、四届常务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等职。1999年后至今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并继续担任国家艺术科研重大项目《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以省、市、自治区立卷)主编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副主编(主编为吕骥,另两位副主编为贺绿汀、周巍峙)。
孙慎出版有歌集《战地新歌》(与麦新、联抗合集,1940年广西桂林南方出版社出版)、《孙慎歌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出版)、文集《音乐散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2001年,他获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颁发的第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2006年被聘为中国文联第八届荣誉委员。
人生感言:
我之所以从事群众歌曲创作活动,尽管也有个人爱好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工作的需要,现实斗争的需要。特别是抗战开始,我参加了党领导的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以后,歌曲成为鼓舞人民和军队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有力精神武器,同时对于推动民主、进步也发挥有益的作用。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认为我奉行的创作方向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毋庸置疑。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