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奋 男,1944年生,祖籍广东省中山市。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全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以及绘画、书法诸领域都有较深造诣。
其长篇小说《白门柳》三部曲以江南文人的生活和情怀为切入点,反映了我国明、清两朝更迭时期的社会巨变,揭示了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并被中国出版集团作为二十世纪经典名著收入《中国文库》;文化论文《朝阳文化、巨人精神与盛世传统》获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另出版有学术著作《黄节诗选》、《苏曼殊诗笺注》、《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快活的蝙蝠》等。
在美术方面,刘斯奋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富于独创性,被誉为当代文人画家代表之一。作品《都市窗口》入选第十届中国美展,在广东、香港、深圳、江苏、浙江、海南、台湾等地举办过画展,并出版有《刘斯奋人物画选》、《刘斯奋画集》等画册。
人生感言:
在写作界的眼里,我是从政的(或者还是画画的);在绘画界的眼里,我也是从政的(或者还是写作的);而在从政的同事当中,我又是写作和画画的。这情形,十足就像老故事当中那只似鸟非鸟、是兽非兽的蝙蝠。不过,正如古人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就是说各种素养其实是相通的,可以相辅相成,关键是如何将人生的经历内化为自我的素养。同时,不对自己身份作明确的界定,使自身兴趣和潜能的发挥有了更多选择自由。这对于保持创造的个性和激情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