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晚唱(尤利前)
每次去伊木河,都会听到连队官兵唱起这首高吭的连歌——《伊木河颂》。据说,这首歌是当时团政治处主任王洪祥作词,由连队第12任指导员陈雷谱曲,集合了全连官兵的智慧而完成的。
“鸡冠子顶端,无限的风光,我们连队守卫的地方。”伊木河哨所位于祖国版图鸡冠子顶端,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7摄氏度。每年大雪封山后,哨所便成为名副其实的“林海孤岛”。在该连,至今保留着三片见证伊木河寒冷程度的直升机螺旋桨。据说有一年冬天,哨所一名战士突然患了阑尾炎。总部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直升机前往抢救。可直升机飞抵哨所后,由于天寒地冻,螺旋桨却突然断裂了。医护人员只好在哨所为这名战士进行了手术。后来,这三片螺旋桨被官兵们钉在墙上,成为了永久的纪念。
“英雄的连队坚强如钢,光荣的使命,英姿飒爽。苦练精兵,武艺高强,巡逻潜伏雨雪风霜。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不甘寂寞,拼搏向上。”虽然环境偏僻,条件艰苦,但伊木河官兵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孤独和寂寞。今年6月中旬,笔者再一次来到伊木河。走进连队展览室,书法、绘画、摄影、根雕等百余幅作品立即映入眼帘,《伊木河之恋》、《遥望星空》、《小鸟依人》等一幅幅灵动而又略显稚嫩的根雕作品让人回味无穷。连队官兵立足边防实际,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把业余文化搞得红红火火,使“林海孤岛”不再孤独。
在哨所,笔者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3年前的冬天,伊木河曾经来了位叫王春燕的女军人,为了支持丈夫赵玉平连长的工作,她放弃了在省会医院的岗位,举家搬到了伊木河哨所。丈夫带领官兵执勤巡逻,她就为官兵看病问诊,直到丈夫提职离开哨所。这时儿子壮壮也长大了,临行之前,这位3岁的“小老兵”忽然挣脱了妈妈的怀抱,和为他们送行的叔叔们一起唱起了连歌:“一只雄鸡屹立东方,引吭高歌,神州辉煌。鸡冠子顶端,无限的风光,我们连队守卫的地方……”
巍巍太宗山,奔流的桑多河,挺拔的4108,云雾缭绕中过。边防的卫士,祖国的忠魂,五湖四海走来我们旺东人。旗帜指引,科技练兵,打破敌企图,我们众志成城。无名高地,永记我们无悔的青春。
蜿蜒天涯路,隔不断人间情,破旧的木楼,谱写着新人生。披荆又斩棘,锤炼男儿身,抗风御寒永不言败铸军魂。信息时代,未来战士,占领制高点,我们定能打赢。热血汉子,扎根边关永远诉忠诚。——西藏军区旺东六连连歌
雾里飞歌(闫立兵 本报记者 梁蓬飞)
西藏军区旺东六连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与高原冷空气的交汇处,一年有近300天浓雾蔽日,战士们戏称这里为“雾都”。来六连采访,看得最多的自然是这里的雾,而听得最多的就是这首连歌——《旺东之歌》。
听战士们说,这首歌颇有来历。
连队的官兵经常在浓雾中摸索着巡逻,稍不注意,就会撞上石头。有一次,四川籍战士易全遭石头“偷袭”,他一气之下把一块大石头掀下了悬崖,没想到引来群石乱滚,那震天动地的声音俨然是高分贝的“滚石音乐”。易全灵机一动,随口一句:“听,这就是咱们旺东的歌声。”没想到官兵们受此启发,你一句,我一句地找起了“感觉”。一连几天巡逻下来,六连的连歌——《旺东之歌》就在官兵们七嘴八舌之中诞生了。
有了自己的连歌,连队官兵甭提有多高兴,他们几乎整天把连歌挂在嘴边上。“六月雪,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冻,一年四季刮大风,脚踩云朵雾中行。”这是前人对旺东六连的真实总结。连歌诞生后,二级士官何海波又在后面加上一句:“高唱连歌向前冲。”何海波是连队的晒被员,这是不同于“八大员”的特殊“编制”。能胜此任者,必须手脚麻利,否则机会稍纵即逝。他对记者说:“有一回,我唱连歌把雾唱散了,你信不信?”记者认为这纯属巧合,但战士们不以为然,向记者历数连歌的“神奇”:
——士官杨军的女友打来电话“最后通牒”,再不回来结婚就“拜拜”。话筒这边,杨军唱起了连歌,全连应和。不一会儿,电话那端的女友泣不成声,爱情的堤坝重新筑牢;
——河南籍战士李建浩来队后老是想家,久而久之性格变得十分孤僻。自从有了连歌,他就隔三差五地站在后山的大石上,敞开喉咙唱上一阵。没出一个月,小伙子脱胎换骨,脸上又见“阳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营区外,已是雾锁深山。记者也学着唱了几句,雾里飞歌,万山回应。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那石头和茅草。啊,有咱战士在山上,管叫那荒岛变模样,搬走那石头,修起那营房,栽上那松树,放牧着牛羊,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正是我们第二个故乡。——海军某观通站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