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
从11月6日开始,“联合国军”以部分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东线美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7师,还编有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约9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蛰伏在长津湖地区,准备攻击这支强大的“联合国军”部队的是志愿军9兵团。9兵团的部队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该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共计有近15万人。
9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长津湖地区是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志愿军士兵穿的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团以上干部的棉衣还没有发放。出国前,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20军的列车开进山海关时,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衣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而且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都来不及送上列车。
这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部队依旧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一进入朝鲜,便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而夜晚又格外寒冷。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志愿军每个班只有l-2床棉被,士兵休息时,大家挤在被子上只是保持不被冻僵,根本谈不上取暖。美军白天掌握着制空权,志愿军辎重装备无法运送,部队只能轻装携轻便火炮徒步行军。由于补给有限,部队到战斗打响前,少至两天、多至9天已经没有吃上一顿热饭。在冷得浑身颤抖的同时,还得靠吃冰雪解渴。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开始普降大雪,气温到了摄氏零下40多度,气候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都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为了抓住美军兵力拉得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9兵团果断决定发动进攻。
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第20军和27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机械化美军陆战第1师切成了四段。
最初很多美国兵都是在睡袋里被打死或者俘虏的。但是由于志愿军重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无法对迅速用坦克防护起来的美军防御阵地形成实质性威胁。
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手榴弹竟然成了“重武器”。
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快神智不清的志愿军士兵立即从雪地上爬起来,猛攻公路上的美军纵队,也有很多人因为卧倒时间长已经被冻死没能起来,还有许多勇敢的士兵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冲锋。完全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的部队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志愿军部队基本是步兵,只配置了少量轻炮兵。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因此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尽可能隐蔽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然后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紧接着发动猛烈冲击,以此战术打垮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