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从部队转业已有四年,可每逢建军节,总有一股难以释怀的军旅情结涌遍全身,尤其南沙翠绿海水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常在眼前浮现。不管滔天白浪,还是宁静如镜,鲜艳的国旗,始终与守礁官兵一起坚守着每一寸蓝色的国土。有人问我:去过三次南沙的感觉怎么样?我说:苦,但也是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
1989年春节刚过,也是我军校毕业不久,一天,部队政治处主任找我谈话,组织决定我随船去南沙。南沙!祖国最南端的天涯,海域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有着富饶的鱼类资源、石油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那里颇不平静,1988年那里刚经历了一场海战,销烟尚未散尽。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况且也只有站在风口浪尖,才能体现军人真正的价值,为此我感到自豪而激动。
蓝色的海面像镜子一样平滑,时有飞鱼冲出,有的还会落在甲板上,还有成群结队的海豚追逐戏喜。趴在栏杆边上看海水,上面的浪花是白色的,下面一层是像翡翠一样的青碧色,再往下就是像蓝黑墨水一样的颜色,而珊瑚礁如镶嵌在海天中间的明珠清澈透明。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南沙南熏礁,见到了高脚屋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沐浴在霞光万丈波涛中的国旗显得格外醒目,她提醒着我们,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
南沙的气温几乎恒定不变,常年在30度以上,空气湿度高,夏秋季多热带气旋,是台风主要生成区之一,过去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我们的任务是建礁守礁,在珊瑚礁上用水泥石块搭建海洋观察所,替代第一代的铁皮高脚屋。
整个礁盘被海水浅浅地覆盖着,水下犹如一座梦幻般的海底公园,各种珊瑚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热带鱼群在珊瑚间穿梭。退潮时可见一丛丛礁石,但到了涨潮时候,露出海面的礁石却只有2平方米。白天我们在齐腰深的礁上施工,晚上巡逻值班。尽管海中美景让人欣喜,但恶劣的环境正考验着官兵。受季风影响,海面时常波涛汹涌,船只左右摇晃最大达到60度,有时连饭也烧不熟。由于温度高,大陆带去的蔬菜只能存放半个月,一根黄瓜,常常被战士们切成薄片含在嘴里,一点点含化。由于吃不到蔬菜,不少官兵嘴里都溃疡,皮肤溃烂。淡水是定量供应,每个人五天25公斤,包括洗脸洗澡洗衣服。为了节约用水,官兵们常常用洗脸洗澡的剩水用来洗衣服,只要一下雨,就拿着脸盆冲出去积水,甚至脱光衣服来个冲凉。水和蔬菜这些在大陆上不成为什么问题的小事情,在南沙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赤道附近的紫外线尤其强烈,长期作业,不少官兵的背部被太阳晒裂,脱下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活脱脱像只“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