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亲身经历的长征强渡嘉陵江

2009-09-12 10:2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如今,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了,但从何老身上处处能看到长征的刻痕———左腿膝盖负伤后留着碗口大的伤疤,右脚小脚趾和食趾荡然无存。

何华庭

93岁的老红军何华庭住在沙洋监狱管理局宿舍区的一幢普通的两层楼房里,在这里他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长征强渡嘉陵江的故事。

如今,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了,但从何老身上处处能看到长征的刻痕———左腿膝盖负伤后留着碗口大的伤疤,右脚小脚趾和食趾荡然无存……

1934年8月,21岁的何华庭参加了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担任通信员。“当通信员也随时面临着危险。执行任务时就是绕着敌人的封锁线走,子弹经常在头顶飞过。有时一天走多少里路也记不清,但没有闲着的时候。”何老这样描述当通信员时的状态。

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在“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口号的激励下,分三路突破,强渡抢滩成功,连克敌军据点,并乘胜撕开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自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长征。

对于这一被视为红四方面军长征起点的战役,何华庭记忆犹新:“当年在嘉陵江,红四方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行渡江,战斗场面十分壮观和激烈。”

面对着红四方面军的是气势汹汹的敌人和坚固的防线。当时,沿嘉陵江西岸布置了川军邓锡侯、田颂尧部共50多个团,防线长达300余公里,凭险固守,以图将红军堵在江东岸。

为解决过江的舟桥问题,红四方面军作了充分准备。红军官兵和支前群众,日夜赶造不息。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造出了100多条船和3座竹扎便桥。红军战士和群众利用夜色肩扛手推,将这些舟桥从高山上运到了渡江地点,完成了渡江的一切准备工作。

我军按预定计划推进到嘉陵江边后,渡江开始。何华庭记得,涂有“奋勇杀敌”大红字的木战船百舸争流,直冲对岸,敌人用猛烈的火力阻挡我军前进。密集的火力构成了道道火网,映红了嘉陵江上空。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