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
“这是我这一生中感觉最光荣的经历!”现年80岁的林枫在回忆60年前苏州解放时,他带领干部大队进入苏州的那一幕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1949年作为两淮总队的一名成员,林枫和干 部大队渡江南下,并参与了苏州解放后的城市管理工作。
1948年,在苏州读高中的林枫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参加了许多学生进步活动,后因国民党迫害进步组织,他离开苏州,来到盐城华中大学继续学习革命理论,那一年他才19岁。
到了1949年,中共华东局华中工委筹建“两淮总队”,进行接管解放后苏州地区的各项准备工作,林枫所在的第五队是苏州市委青年工作队的干部班子,3月中旬,林枫和其他干部一起在南通学习了一个多月,熟悉了接管方针和相关政策。
1049年4月27日是苏州解放的日子,当天下午,林枫所在的第五队从四圩登上大木船,向江南驶去。据他描述,当时看见国民党的战舰在江上燃烧,火光冲天,心情非常激动。第二天他们从江阴上岸,行至无锡,再坐敞篷火车到达浒关,那时已经是万家灯火,大队全体人员就在当地宿营,就在这晚,一个光荣的任务降临到了林枫身上。
因为目的地为苏州,28日当晚,大队来人到第五队想找一个苏州人当“向导”,林枫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第二天一早,林枫便带领着整个干部大队向苏州出发,由于铁路不通,他们是步行前往苏州的。“那时候队伍很长,我在前面回头都看不到尾,估计得有三四百人。”林枫引领着大队沿着运河堤岸向前挺进,这段路在国民党的手下年久失修,残缺不全,十分难走。“常跌倒,有的路还要跳过去。”林枫回忆当时情形,称路途走的很艰难,时不时还有飞机在天上盘旋,需要及时躲避,但即便这样,大家还是斗志昂扬,行走速度相当快。
在29日上午10点多时,林枫带队来到枫桥铁岭关,“那时候我们看到城墙上都是子弹的痕迹。”由于此时苏州已经解放,当时苏州街上并没有多少欢迎队伍,大家一鼓作气,经过寒山寺、阊门,中午时分就到达了位于道前街上的原国民党吴县市政府(现会议中心附近)。“我当时觉得自己是光荣的完成了带队的任务。”林枫说,作为一个苏州人,能够带领干部大队再顺利回到苏州,是他一生中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这段经历是永远都难以忘记的。
一到苏州后,干部大队便集中开会,接受入城纪律教育。林枫记得当时规定队部成员在没有明确任务的情况下,不可以在苏州城内随意活动,一来是因为大家对城市并不熟悉,二来是因为怕大家用“华中币”随便买东西造成金融混乱。就这样,林枫并没有在家乡随处走动,只是与曾经一起参加过进步活动的老同学见了一面。
几天后,林枫就接到通知,前往丹阳等另外几个城市进行相关接管工作,等他再回到苏州已经是7月份了,那时候他便在刚成立的团市委学生部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过渡期内,林枫和其他同志一起深入各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宣传,并组织开展了降低学校收费等进步活动,受到学生的拥护,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部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先进积极分子,为日后的青年团建设积蓄了组织力量。
能够作为见证苏州解放、新中国成立的一份子,林枫心中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这么多年来,林枫一直默默关注着关于苏州解放的点点滴滴,这从他积累的一叠厚厚的剪报中就能看出。除了这些,林枫还拿出一件“老古董”——曾缝在军服上的胸卡,虽然早已陈旧泛黄,但上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林枫 第272号”等字样,仍清晰可见,所有的这些实物,和林枫的记忆一起,承载着那段难忘的历史。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