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萧克

2009-09-17 10:2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萧克(1907.07.14~2008.10.2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1907年7月14日生于湖南省嘉禾

萧克(1907.07.14~2008.10.2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1907年7月14日生于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萧克是一位战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6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开创革命根据地;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埋葬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曾经在朱德、彭德怀、陈毅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的直接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

萧克是一位军事教育家。战争年代,他办教导队,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为革命战争和我军的发展壮大培养了人才。解放以后,他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编写条令、创办军校,是我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1972年后,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校长和军事学院院长。是他最先提出院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是他率先倡导要把我军的初级指挥院校办成正规大学,把我军的干部培养成“既能治军又能治国”的军地两用人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克同志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他在家乡组建中共嘉禾南区特别支部,组织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1928年初,他参加了朱德、陈毅组织的湘南起义,参与组建宜章独立营,任副营长兼连长,并率部参加井冈山会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历任连长、营党代表、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他身先士卒,数次在战斗中英勇负伤。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历任红四军三纵队纵队长、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组建和训练农民军,并率部参加了攻打长沙和解放吉安的战斗。1932年10月,他到湘赣苏区担任红八军军长,先后指挥了歼敌千人以上的九渡冲、棠市和沙市战斗,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嘉奖。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奉命率部先遣西征,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开辟通道,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同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之后,立即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他参与指挥 了十万坪、陈家河、板栗园、忠堡等战役,把国民党军120多个团的兵力吸引在湘鄂川黔边地区,创建了继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南方最大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他与任弼时、贺龙、王震等一起,率红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苏区,声东击西,威逼贵阳,回旋乌蒙,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他担任副总指挥,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带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为保存红军力量和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萧克同志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一起挥师东渡黄河,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了忻口战役,组织指挥了收复河曲、保德、偏关等7座县城的战役。1939年2月,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提出了“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发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的方针,在北平周围创造和发展了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开展有声有色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1942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坚持、发展和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指挥该地区的反“扫荡”战役,总结推广了冀中地区的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4月,他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同志历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委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指挥了保卫承德战役和叶(柏寿)赤(峰)战役,指挥部队控制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枢纽,为我党大批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创造了重要条件。之后,又成功组织指挥了正太、怀来、赤城、解放石家庄等战役。在国民党军两次偷袭石家庄时,他指挥不足1个旅的兵力击败敌6个师的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1948年5月,萧克同志根据党中央关于办“大军校”的指示,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兼任副校长。1949年5月,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

部队南下,横渡长江,进军中南。他联络民主人士,组织策划河南张轸起义和湖南程潜、陈明仁起义,为武汉的顺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他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千里追歼,席卷中南、西南,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中南地区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诸部共43万人,解放了湘、鄂、赣、粤、桂等省和海南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大陆上的残存主力。

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还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萧克不仅爱看书,对文学创作也一直非常有兴趣。红军时期,萧克在湘赣根据地写过白话诗、小故事等,发表在根据地的报刊上。即使在长征途中,萧克也不放过诗情迸发的时刻,硝烟尚未散尽,他就在山头简陋的指挥所挥毫赋诗了。一个久历戎马的人,从事文学创作,似乎不可思议,但萧克却说:“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指文学创作)看得那么神秘。”1985年底,萧克从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时,曾作诗自叹:“既感事太多,尤叹时间少。虽老不知疲,愈老愈难了。”这“难了”之事,指的便是将军一生所喜爱的文学创作。

说到萧克在文学创作上的赫赫“战绩”,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那本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的《浴血罗霄》。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跨越半个世纪出版了;作者萧克也从一个30岁的年轻人,成为81岁的老人,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外人所难以体会到的。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