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罗浪忆1949阅兵:聂荣臻令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

2009-09-17 10:51
来源:中华网 作者:佚名
1949年10月1日,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毛主席亲手升起五星红旗,掀开了新中国的崭新篇章。

1949年10月1日,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毛主席亲手升起五星红旗,掀开了新中国的崭新篇章。其时,担任整个开国大典军乐队总指挥的,是年仅29岁的罗浪。罗浪,抗日战争时期北上延安,就读陕北公学,同年考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等名家。如今的罗老已经89高龄了。“开国大典,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难以忘怀的一刻。”60年前的那个神圣时刻,至今依然鲜活地印刻在老人的记忆中。

罗浪

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

1949年7月,新中国开始筹办开国大典。“当时接到的通知说,我们要进行一次严格的阅兵仪式,由我组建联合乐队。”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接到任务后,在原华北军区军乐队的基础上,联合了20兵团各部队的军乐队成员,收编了原北平警察局军乐队,组成200多人的联合军乐队。

虽然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阅兵,但罗浪能感觉到这是一次重要的任务,“从阅兵副总指挥聂荣臻到阅兵指挥部主任杨成武,都再三强调这次阅兵的意义十分重大,要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聂荣臻还向全体人员发出一道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

谙熟军乐的罗浪没有想到,为阅兵方队“配乐”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刚下战场就上操场的受阅部队,绝大部分战士听不懂音乐的轻重节奏。

为了突出鼓音的“统领”作用,罗浪把大鼓、小鼓都放在方队第一排。这样,不仅排面整齐多了,而且鼓音也突出,便于徒步方队的官兵踏着鼓点前进。这种队形,后来被一直保留下来,并为历届国庆阅兵的军乐队所采用。

 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

“直到9月初,大家才知道要参加的是开国大典。”罗老说。

阅兵式上采用什么乐曲呢?当时有人主张用世界上通用的曲目,有人主张全部采用苏联乐曲。年轻气盛的罗浪则提出要用经改编的我军的某些革命歌曲。

几种意见争论激烈。由于阅兵指挥部主任杨成武略倾向于第三种意见,他便让罗浪连夜起草一份文字方案,一并上报到中央军委。聂荣臻批示:“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请五大书记审阅。”毛泽东随即潇洒地挥笔写下了“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九个大字,周恩来批示:“同意主席的意见。”

“180件乐器基本上都是战利品,有美国的、日本的,全是缴获的。”罗老笑着说,9月下旬,所有这些旧乐器全部用酒精擦洗,所有大鼓、小鼓统统喷成了崭新的银白色,来了个“旧貌换新颜”。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