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一风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取片糕搭在女儿额头上,一边搭一边还祝福女儿:“愿儿百事俱高”。凡有出嫁女儿者,都备名酒、糕点、水果去接女儿回家,谓之“归宁父母”,所以重阳节又称为“女儿节”。这个风俗至今在北京郊区一些地方仍一直流传着。
回门之礼先秦已有之,称为“归宁”。在古代,女子的生存似乎从来没有独立的人格,婚前属于父母,婚后就属于丈夫和他的家庭。这一改变以迎亲作为转折的起始点,以第一次归宁作结。归宁,从字面的解释来看是指向父母报平安,使他们内心安宁。也就是向他们宣告:女儿的生命,与身边的这个男人已经不可分割了,请他们不要再为自己操心,女儿也不可能再在父母身边尽孝,反而要对公婆侍奉终老,请父母也不要再挂念。所以,归宁是女子同父母的正式告别。从这次归宁以后,妇人便不能随便回娘家了,除非父母发出邀请,或得到公婆、丈夫的批准,而且一般情况下,应该由丈夫陪同前往,否则会被视为失礼。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芝兰被休回家之后,他的母亲便忿忿然地问:“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老北京重阳节的风俗众多,虽然有些风俗逐渐淡薄,但如今在民间,登山登高、买菊赏菊、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的风俗仍盛行不衰。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