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记忆:1968年那个特殊年代的春节

2010-02-01 14:0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去评述那段历史,客观地讲,当年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辱骂毛泽东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打破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官僚政府机构,公开亮相党内派

春节期间拜年的短信满天飞,看到一条短信“Happy 牛 year”很有意思。牛、New,音同字不同,表达的内容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在这里,造句者巧妙地利用谐音修改了英文原句,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牛年来到,新年快乐,既不失英文原句之意,又增添了新的内涵,细细品读很有味道。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无论从文化品位,还是影响面域或规模来讲,春节首屈一指,无愧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龙头老大。不光国内人民过春节,周边邻国许多民众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再加上六千多万海外华人华侨分居世界各地,始终没有丢掉过春节的老传统,进一步拓展了春节的知名度。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春节品牌越来越有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接受并且喜欢这个历史悠久,似乎带有玄虚、神秘色彩的古老传统节日。
过春节放鞭炮、吃汤圆、包饺子、吃年夜饭,走亲访友拜年问好,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等等,这些程式化行为早已是约定成俗的固定套路。以前还有设坛摆供品,烧香祭祖之类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过春节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逐渐扬弃、革除了那些糟粕陋习,借用现代科技手段揉进了新内容。春节晚会、街区文艺演出、花车巡游、文化展览、旅游观光等娱乐活动,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块,形成新的春节品牌,凸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张力和可塑性。
人们常说“千百万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当然,这些习惯势力也常常发生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升华。前几年,不知哪等政府官员或是什么人心血来潮,大放厥词,执政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以政府的名义颁布禁令:春节期间不得燃放鞭炮。理由是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扰民,防止由燃放鞭炮而引发的火灾和意外事故。然而,强制性手段无法革除早已渗透到国民骨头里的传统习俗,许多国民认为,尽管年夜饭吃得再好,文艺活动再花哨,没有“爆竹一声除旧岁”这一条,似乎就失去了过年的味道。沉寂了几年,官府一厢情愿强制性的禁令无法改变广大人民的民俗情结,不得不撤销禁令。
如今,过年依旧,鞭炮声声震耳欲聋,有的地方还大放焰火,花样繁多,一掷千金。人们过春节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可谓各取所好,各有所乐。联想到1968年那个特殊年代的春节,可算得上是春节假日中的一个特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大串联激起全国亿万人民的革命热情,学校、工厂、街区居民办事机构相继成立群众组织,设立大字报专栏,揭发批判走资派和各种不符合当时社会潮流的坏人坏事。1967年一月上海工人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率先联合起来夺了上海市委的执政权,成立革命委员会,组成临时权力机构。由此引发全国各省市的连锁反应,各地造反派组织纷纷效仿,不光省市一级成立革命委员会,各行各业群众组织也都雷厉风行,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敲锣打鼓放鞭炮,张贴大字标语发传单,下级单位向上级报喜,地方向中央报捷。每当省一级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之后,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总要发表社论表示祝贺,给以鼓励。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