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祭扫炮声不断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祭扫活动迎来高峰。3月28日,记者在仙人庄公墓看到,这里已有不少人来拜祭先人了。公墓外,一捆捆黄澄澄的纸钱堆放在很多摊位的最显眼处。公墓里,鞭炮声此起彼伏,焚香、烧纸钱的人很多,整个公墓笼罩在烟雾中,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举家前来祭扫的李先生无奈地说:“戴口罩都不行,知道烧纸不好,但这不是传统吗?你不烧人家也烧。”是啊,过去,清明节到亲人墓上焚烧纸钱、冥品,放鞭炮、烧香烛,是大部分市民传统的悼念亲人的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祭奠方式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发生事故。
在回城的路上,记者看到还有一些市民在十字路口焚烧纸钱,烧过的纸灰被风吹起来,刮得到处都是,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网上祭祀 遥寄相思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习惯于通过网络来祭奠亲人。记者在一些祭奠网站上看到,一些人通过网络给亲人写亲情日记,内容感人至深,还有一些人每天将遇到的事情告诉逝去的亲人,看了让人潸然泪下。虽然相隔遥远,但也可以通过网上纪念馆追忆亲人。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一新的祭祀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复旦大学学生李家瑶去年就在网上为爸爸建立了一个纪念馆。清明节前,她为爸爸献花、敬酒、上香,并为爸爸送上了他最喜欢的钢琴曲。李家瑶通过网络告诉记者:“这样的祭奠很私密、很自我,是适合我的方式。在网上,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和爸爸说话,我觉得他能听到我的话。”
记者在一家从事网上祭奠的网站上看到,不少人在网上为亲人建立了纪念馆,每一个纪念馆都设立了生平简介、相册视频、生前文献、祭奠留言、追忆文章等,献歌、点烛、上香、祭酒、献花、贡品等诸多项目,可谓应有尽有。只要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每个悼念者都可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支蜡烛,写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有的还可以给逝者的亲友发电子邮件。
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网上祭祀由于既方便又文明,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它为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提供了新的渠道,也推动了祭祀风尚的变革。
一束鲜花慰先人
清明节临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花店已开始出售专为清明节准备的鲜花,平时摆在显眼位置的红玫瑰、郁金香等都已换成了菊花、百合等素色花。
鲜花祭祀已经成为清明节最为常见的文明祭祀形式。市民陈辉说,一束淡淡的黄菊花或白菊花,寄托无限哀思,既文明又高雅,是近年来市民青睐的祭祀方式。年轻人上坟一般不烧香、不烧纸钱,买束鲜花敬献给已故亲人;上了年纪的人因考虑到环境卫生,有些老人也步入了鲜花祭扫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