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新《红楼梦》被评“皮影戏” (2)

2010-07-10 12:03
来源:网络 作者:天涯
快进镜头看得观众头晕 宝钗与湘云 【拍摄篇】 女儿喜,凌波微步很写意 [网友改编段子]黛玉只就宝玉手里看了看,便问道:这铜钱头和窗帘布是单我一个

 

 
快进镜头看得观众头晕
 
 
宝钗与湘云

【拍摄篇】

女儿喜,凌波微步很写意

[网友改编段子]黛玉只就宝玉手里看了看,便问道:“这铜钱头和窗帘布是单我一个人,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别的姑娘都有了,这幅铜钱纱帘行头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最恶心的也不给我。”

 

自公布剧照之日起,新《红楼》的造型和诡异气氛就被网友批得一塌糊涂。该剧播出后,批评之声更是此起彼伏,尤其当大观园的女孩儿们头顶贴片、身着轻纱现身时,有观众惊呼“踏入蛇窝”。不少网友细看之后提出质疑:女孩子的衣服布料怎么像窗帘布?另外,剧中几个主角的化妆也被观众挑刺:秦可卿的服饰颜色过深而被网友指为像“黑寡妇”,绿色眼影和珠光型深绿色指甲油令网友大呼“前卫”;而凤姐大红色的眼影和煞白的粉底也遭到炮轰。

 

在拍摄手法上,李少红大量使用对焦不准的“虚镜头”,网友直言感觉“整部戏都在晃来晃去”;尤其是对“快进”手法大量使用时,剧中人物会霎时由一个方位闪去另一方位,这一手法被网友戏称为“凌波微步”。

 

专家观点

“元素过于混杂,反而失去风格”

李学武:评价一部剧需要有一个标准,首先它到底想展示什么风格,如果想展示某一种风格,我们就不能用另一种风格去衡量它,我们不能拿玫瑰的标准去说牡丹不漂亮。但是这部剧是没有风格的!首先是音乐的混杂:在一部剧里,它用了上世纪50年代的旁白,加两百年前的昆曲,再加上现代的电子舞曲,混杂的元素糅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前两秒钟在看恐怖片,过了两秒就变成了看昆曲,再过两秒就走进摇滚现场。其次是视觉元素的混杂,这部剧和任何一部投资成本低廉的室内剧没什么不同,而这还夹杂着动漫特效和鬼魅镜头,让人不知道吃的是哪盘菜。

 

【人物篇】

女儿乐 ,韵味全无穷得瑟

[网友改编段子]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对于剧中新人的表现,观众们评价不高:“演技明显太嫩,外表‘营养过剩’,演技实为一般。”网上盛传一条段子,称“旧版《红楼》的林妹妹是从天上来,新版《红楼》的林妹妹是从‘天上人间’来”,虽然这话过于夸张,但却流露出网友对蒋梦婕“没有演出林妹妹神韵”的不满。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段,蒋梦婕东张西望的慌张眼神未能体现林妹妹与生俱来的淡定气度;她在饭后漱口的仪态也被指“不端庄”、“像村姑”。与之对戏的大、小宝玉也被指“雍容华贵不足”。

 

此外,女主角之一的王熙凤也被指“和邓婕版王熙凤相比,姚笛气势不足”。老版中,邓婕一出场就给人不怒自威、八面玲珑之感,姚笛造型虽华丽,但举手投足间总有些牵强,表演痕迹过重,刻意往“狠”“辣”上面使劲,骨子里却依然温婉。姚笛台词更显底气不足,不少网友评价,凤姐的语气转变太突然,而且笑起来“上不来气”。

 

专家观点

“台词功底太差,毕竟出自海选”

李学武:演员不够专业,台词功底太差,毕竟是海选出来的!比如说林黛玉进贾府的焦虑、惶恐不安,竟然用旁白凸显出来。这是导演缺乏掌控力的表现。至少李少红无法控制演员,也很难把原著、80后的编剧、90后的演员统一在一起。

 

(实习编辑:清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