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战国一曲,士之挽歌:读《战国策》

2009-04-29 13: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一部《战国策》,一曲士之歌,豪放哀娩,回肠不已。

古老的故事流传了百年之后被编写出来,可能已经不是原样,千年之后的读者却是感动如初。--题记

这是一本用演绎的手法讲述身处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英雄们的故事的书。里面有不惜生命、刚烈永诀,有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无数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用自己的言谈举动,告诉我们为什么:士为知己死。

关于这本书官方学者有各种说法,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本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书。

人们做事情无非为了两个目的,信仰和实利。可是读罢战国策,我不得不陷入深沉的思索。究竟是什么在支撑“士”苦苦前行?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争辩从未停止。

对比他自己的成名前后,苏秦感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颜蠋却义正词严地告诉齐宣王:“士生乎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然形神不全。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还是莫敖子华总结得好:“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暝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虽然是总结,但是褒贬在其中,“士”的精神是不问功名,服务社稷的。然而社稷是什么?“君王、国土、人民”都只不过是政治概念,我认为“士”是要服务于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成为“我”,“士”才成为“士”。由此他们其中的多数人认为能施展抱负足矣,对方的回报次之。于是他们特别感激“伯乐”,才有了为知己而死。这不是“无所为”的思想,绝对是“有所用”的思想。(“无”和“有”的优劣是汉文化的千年之争,本人就不再献丑)

有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从别的角度分析,竟另有风味。它固然体现了“士”的高风亮节,也不排除在某些故事里,有阴谋家在作祟。阴谋家为了“阴谋”,与“士”接近,在“士”最需要的时候施之以恩惠。“士”便将其视为知己。也许“士”也知道:重恩之下,必有所求。但是“受过如何成为士”正统教育“士”们,对于阴谋家感激涕零,誓死以报。终于阴谋家实施“阴谋”的时机成熟,也到了向“士”摊牌的时候了。而“士”们,舍弃了家庭,舍弃了爱人,舍弃了一切等等,杀身成仁,只为报答所谓“知己”的知遇之恩。固然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但无疑也许每个“杀身成仁”的英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惊天的大阴谋。而“士”无疑只是阴谋实施过程中最后一击的棋子。

可是,“士”的感人就在这里,即使他们知道这就是阴谋,自己只是棋子,但是他们仍然追求信仰,无怨无悔,只求不愧于心。乃至敢于策划惊天阴谋的,不也是士的一分子吗?面临自己的舞台、心血将要灰飞烟灭,对“士”来说,便决不计较代价了。《战国策》有很多油滑嘴皮子讲述的动听故事,可是最震撼的人的,还是乐毅,聂政,荆柯的故事。纵使死亡,“断脰决腹,一暝而万世不视”,仍然坚持所信。因为“我是我,我是士”,所以“我要去做”。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士”的灵魂。

一部《战国策》,一曲士之歌,豪放哀娩,回肠不已。

而在今天,计较房子汽车,基金股票的今天,你愿意尝试去实践“士”的精神吗?而你我该去信仰的,到底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