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客悲歌充满了生离死别着急恨,饱含了无限凄凉之苦。这乌江边的一曲悲歌,吟唱至今,见证了英雄昔日的豪情,可也终结了豪杰八年的戎马生涯。一代霸王如此逝去,给后人无限感慨,使人常为之扼腕叹息。
提及项羽,肯定少不了刘邦,而两人一出现,又会让人想到曹操,刘备这对冤家。可谓东拉西扯可谈一大箩筐。
项羽性格十足,最重要的可以从他两句话中可以体现:
当年见始皇,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此话比起刘邦的:“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多的不仅仅是心中无尽的豪气,更是那睥睨天下的自信。显然,刘邦没有项羽这凌人的气势。而与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大将英布的“无他,欲为帝而”.豪言壮语,比起项羽,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想更为直接有力。可却是愚蠢至极的行为,因这句话,尽失军心,却鼓舞了汉军,使刘邦绝处逢生,一举打败叛军。相比之下有实力却无心称雄的韩信却可怜的多。早年,被夺兵权,继续忠心刘邦;后来,刘邦游云梦擒他,韩信不疑有他;直至被吕后,萧何杀死前,才后悔不听武涉,蒯通之劝告,裂土自立,与刘邦,项羽成三足鼎立之势。可惜,四个有帝王相的人却是三人成一组,群攻项羽,使项羽虽完成“彼可取而代也”的宏愿,自己却也被取而代之。灭秦国,打天下,到头来为人作嫁一场空,使刘邦达到了“大丈夫当如此”之境。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是如此,自己掌控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更甚者,为曹丕废汉自立做足了准备,怎想到,不出几年,曹又被司马氏废了.
兵败垓下,乌江旁,项羽总结一生的军事生涯,得出“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使极其崇拜他的司马迁也痛心地批评了他一顿:“岂不谬哉”.可乌江旁的绝唱:“溃围,斩将,刈旗。”却无一不显示了项羽强绝寰宇的实力和无敌的战斗力。在汉军数万名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霸王身上显示出来的依然是无敌。不知谁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虽然项羽兵败自杀,没有刘邦能包羞忍辱,可本人认为项羽的一割比起当初“鸿门宴“上婉言卑词",逃亡路中推下自己儿女的刘邦高大的多。
说到项羽,其最有战斗力的当数他重瞳的双眼了。项羽嗔目大喝,使汉军射手不敢视之,以至逃回营寨。乌江旁,项羽的双眼,使东泉侯人马俱惊,后退数里。能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唯三国张飞之怒目,孔明之巧嘴可比拟也,比武帝之胜利更为另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