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柏舟:三千年前女子竟是屈原的前辈(2)

2009-05-18 18:0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刘绪义
当我把屈原大夫的印象画在纸上,以备线索之用时,看到的人都问,这位很像楚国的三闾大夫啊,他不是在汨罗江边行吟去了吗?如何跑到邶国来了呢?是

当我把屈原大夫的印象画在纸上,以备线索之用时,看到的人都问,这位很像楚国的三闾大夫啊,他不是在汨罗江边行吟去了吗?如何跑到邶国来了呢?是啊,我也莞尔。屈原可只有一个,而且是“楚产”啊。可是,一句“汨罗江边逐臣恨,离骚高韵说到今!”的诗句又冒了出来。

屈原虽然是“楚产”,然而,屈魂却并非孤立的。所以我一读完《柏舟》,几乎就可以断定,屈魂在此!

关于《柏舟》的题旨,大致有两种根本分歧:一说是妇人不得志于夫;一说是君子失意于君主。至于偶有一说,寡女守志不嫁,则纯为牵强。而实际上,这两种分歧,看起来好像是区别很大,但其实都有道理,用现在的话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妇人与夫是表,君子与君主则是里,二者从深层上讲是互为表里。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二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美人香草喻臣子君王。

诗中虽然是以一个不宠于丈夫的女子的口吻来诉说自己的遭际,但其内容所指并无一件事涉及家庭生活。或者说,她所倾诉的忧愁其实都是抽象的,而不是一般的弃妇诗或怨妇诗所常指的室家生活。

且看她失欢于丈夫的原因何在?是她自己的原因吗?不是,既不是自己年老色衰,不见爱于夫君;也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比如严重一点就是失足失身,因而失欢于丈夫或丈夫家人。那么,是丈夫本人的原因吗?也不是。他既没有嫌弃她不够风流体贴,也没有嫌弃她持家无方,无德无行,更没有因为自己另有新欢。两方面的原因都不存在,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第三者。诗中明确道出了第三者就是“群小”。“群小”具体是指什么人?有人说,是指丈夫身边的众多小妾,由于她们争风吃醋,拨弄是非,而导致丈夫冷落了她。我以为,如果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诗中的女子没有必要反复强调自己“我心匪鉴”、“我心匪石”、“我心匪席”,只需直接检讨自己魅力不如他人即可。男人爱女人,并不一定要在乎你的心多么多么好,有时“狐狸精”的媚术胜过一切内心的表白。生活中也往往是当男子遇到困境时,才想起“家贫思贤妻”这句古训来。

我们也不清楚,三千年前的女子是不是也像今天的女子一样,动不动就到酒吧“今夜里买醉”?不过,可以想到,在那样一个礼制社会,一个贵族女子恐怕不会轻易提着个酒瓶,独自到处游逛吧。

从诗中女子一方面强调自己的尊严,不可轻易屈从;一方面又在夜静之时对“群小”之恼恨这两方面结合来看,显然不是个一般的夫妻失欢案件。排除了这一可能,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诗中的女子只不过是个影子,真正的幕后人是指向君子的。

《毛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朱熹在《诗集传》中也云:“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言以柏为舟,坚致牢实,而不以乘载,无所依薄,但泛然于水中而已。故其隐忧之深如此,非为无酒可以遨游而解之也。”

《孔丛子》中也载有孔子的评点:“于《柏舟》见匹夫之执志不可易也。”

上述三大关键证人都指证了这一可能性。反观《诗经》时代的女子,如果她真心想挽回夫妻感情的话,那么即使再贞烈,也不至于一点也不会自我检点。相反,她所强调的“我心匪石”,也不是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中的内容。石亦为化,水亦长流,只要女子以自己的诚心来感动丈夫,那么,丈夫的心哪怕是石头也是可以受到感化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