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以上这些,现在我们再谈八卦相荡的问题。所谓“荡”,如同荡秋千一样,一来一往。六十四卦就是八卦的一来一往,彼此相荡出来的。以先天卦的方位来看,如以乾卦为标准,乾卦一荡,与兑卦碰在一起,于是便成天泽履卦,反过来,兑卦一荡,碰到乾卦,于是成为泽天央卦,乾卦如果荡到另一边,碰到巽卦,于是便成天风女后卦,无论以任何卦为标准,都是一样。昨天报纸刊出,美国总统福特卜了一个卦说如何如何,灵不灵且不管,不过有时候拿来玩玩,或是心里实在不宁静,生死存亡之间,来玩玩亦不错。准不准呢?等于在事急时祷告上帝、拜求菩萨一样,也可以在这中间找出办法来,找出生路来,因而一下子精神便安定下来了,这也可以说是精神的最高寄托,但却与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是依赖的,是把自己交给另外一种看不到的神,而卜卦则是可以在自己的智慧中解决问题,找到所应走的道路,这是荡的道理,也与上面所说综卦的道理一样。
这里孔子研究《易经》的报告所谓“刚柔相摩”,是说这个物理世界的刚柔相摩,用现代语勉强解释为坚硬的和柔软的互相磨擦。譬如物理世界最柔软的东西,老子常说是水。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不是从《易经》里出来的,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这一套观念,也都是从《易经》里面出来的。所以老子也说,“福者祸之所倚,祸者福之所伏。”都是来自《易经》的思想。我们研究了《易经》,再研究老子思想、孔子思想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天地间没有绝对的,老子提到世界上最柔的是水,刚强的,终归会软化,水一滴一滴。都是软的,没有骨头,风一吹就干了,可是不管是铁板、硬石,年深日久,都会被这一滴水滴穿了。老子是在这个观点上说水是最软的,实际上照《易经》的道理,水还不算最软,因为水还是有形态的,最软的是没有形态的,是空间,是这个虚空。那虚空有些什么呢?普通说来,虚空就是没有东西。而《易经》的道理,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虚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原子,我们的手在虚空中挥舞一下,虚空中的原子便都动了,发生作用了,这样宇宙便已经受了很大的影响,好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到河里一样,开始时只见到一点小波纹,这个波纹照科学的道理,慢慢扩大开去,一万年以后还在扩充,所以任何一点的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空是柔的,刚的可以被空摩掉,由这个道理说明刚柔相摩,是互相摩擦,并不是刚不及柔,有时候柔的东西也会被刚克掉,这是刚的成分较重的关系。
《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像一架天秤一样,那一头重,这一头就高起来;这一头重,那一头就高起来,不能均衡,几乎没有一个时间是均衡的。均衡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很少,就以我们自己的心身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心理方面的思想,没有一个时候是均衡的,不是心里不舒服,就是思想在混乱。一般人说打坐修道,什么叫作“道”?能经常保持心身的均衡就是道。那么打坐,又何必闭起眼睛、盘起两条腿装模作样呢?我们知道打坐的目的,也是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身心不是均衡,打坐也没有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经验,每天不是情绪不好,就是身体不舒服,过分高兴也不是均衡,身体绝对没有一点毛病,心理绝对平和的状态,生活一百年也难得有十天到达这种境界。这些都说明了,刚柔时刻都在相摩,因此就产生了大宇宙间八卦相荡的道理。这个道理,推于人事,我们也可了解,人与人之相处,不管是在一个团体或一个家庭,不可能永远没有摩擦,因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这个宇宙的法则,都是两个彼此不同的现象在矛盾、在摩擦,才产生那么许许多多不同的现象。一切人事也都不能离开这个道理。我们学了《易经》的好处,就是对于人事的处理会有更好的原则,例如对方发了脾气,就会劝他不要动怒,等一等再说,等他的这一爻变了,变卦了,他不气了,再谈下去,又是另一卦的现象了。学通了《易经》的人,对别人在发脾气,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他火发得天大,那是“火天大有”,让他发去,发过了以后,反过来“天火同人”,两人还是好兄弟,算了,不要吵了,学通了《易经》,用之于人事,便无往不适了。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