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 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2)

2009-05-08 11: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谷定珍
其“无韵之《离骚》”之深意,自在于此。司马迁如屈原,在茫茫黑夜里,仗长剑而望星空,不屈的思想时时闪烁出悲愤的雷鸣电闪,惊世骇俗,光耀人间

其“无韵之《离骚》”之深意,自在于此。司马迁如屈原,在茫茫黑夜里,仗长剑而望星空,不屈的思想时时闪烁出悲愤的雷鸣电闪,惊世骇俗,光耀人间!不拘《春秋》之义,奋笔疾书,写尽人间不平!

但是,由于司马迁身处汉朝,他对于一些有关汉朝的人事的态度,只能以曲折委婉致之,愤激之意也时时蕴于反语讥诮之中。这种情况,在《淮阴侯列传》以及有关汉王朝的《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留侯世家》等文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些文字,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年,但是,今天读来,却仍颇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刘邦何许人也?六十多年前,日本一位研究《史记》的著名学者泷川龟太郎对三个人作了一个比较:“陈胜曰:‘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曰:‘彼可取而代矣!’”王鸣盛在《史记商榷》中尖锐指出:“项之言,悍而戾;刘之言,津津不胜其歆羡矣。”

有人又作了形象的比较:“项羽心黑而皮不厚;韩信皮厚而心不黑;刘邦则皮厚而又心黑。”其实,项羽背关怀楚,富贵还乡,其心何黑之有?韩信为人营造华厦万间,亦思一屋安居耳,其皮何厚之有?而刘邦倒的确称得上“皮厚而又心黑”。

汉王一伙人中,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大约只有刘邦的文化水平最低了。读《史记》,时时可听见他的下流骂人声。“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而公”,犹言“你老爸(我)”。这是刘邦几乎对任何人都使用过的骂人话。(见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

心怀叵测,而厚颜无耻曰:“鱼取 生说我曰:‘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对项伯,“兄事之”,“约为婚姻”,痛哭流涕,“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韩兆琦先生一语道破:“刘邦生性好大言,好侮人,今说话用此等腔口,盖一生中仅此一次。”(见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

对为他犬马一生的人,或狎侮猜忌,或夺兵诬杀。所谓“狡兔死,良狗烹”。

林伯桐先生曰:“汉高一生最喜狎侮,又多猜忌,老成如赞 侯,英雄如淮阴,皆不免于疑忌;他如黥布之勇,郦食其之辩,其始皆不免于狎侮。”(见林伯桐《会注考证》)

韩信何许人也?受漂母之饭,忍胯下之辱;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为用,遂为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黄震《黄氏日抄》)事实证明,没有韩信就没有刘家王朝!

结局,却是夷灭三族!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可谓冤矣!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高呼“信之死冤矣”,随之条分缕析,以事实证之;深入本质,入木三分:“前贤皆极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庭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亦复部署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一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稀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怜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