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9、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①,未信则以为厉己②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论语•子张篇》
【注释】
①劳:指役使人民。②厉:虐待,折磨。
【翻译】
子夏说:“君子要先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而后再去任用他们;没有取得信任就去任用他们,老百姓就会认为是虐待他们。(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再去进谏;没有取得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认为是诽谤自己。”
【解读】
本章为子夏论信誉在上下级关系中的作用。
信誉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为政者必须恪守的信条,也是为政者处理上下关系的重要准则。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对百姓,必须先在他们心中确定自己的信誉,由自己的信誉到百姓的信任;有了百姓的拥戴信任,然后再劳役他们,使用他们;否则,百姓则会认为在虐待他们。对上级,对君王,也必须先取得他们的信任,获取君王的信任后,然后再进行劝谏;否则,君王或上级则以为你在诽谤他。
【原文】
10、信誉的故事:冢树系剑
季札之初使①,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②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③。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④!”
《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释】
①初:当初。用以追叙事情的开始。 ②季札:春秋时吴国人。又称公子札。吴王寿梦少子。先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封于州来,称延州来季子。以其贤,其兄诸樊、余祭、夷昧数次推让君位于他,俱不受。 ③冢:高大的坟墓。 ④倍:违背,违反。
【翻译】
季札刚出使时,北上途中经过徐君。徐君喜爱季札的宝剑,但口中未敢说出。季札心下已知其意。因为要出使中原各国,所以未将宝剑赠献徐君。归途中回到徐地,徐君已死,季札当场解下他的宝剑,系在徐君坟墓前的树上,然后离去。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还送给谁呢?”季子说:“不能这么说。当初我心里已答应了他,难道因为他死了就违背我的心愿吗?”
【解读】
在信誉面前,通常可表现出三个层次:A:轻诺寡信;B:重诺守信;C:未诺而信。轻诺遭人唾弃,重诺受人尊敬,未诺而信则令人景仰。吴公子季札令人感动的就是未诺而信,仅仅是心许而已,而且心许之人已然与世长辞,更不必为之守信,你听季札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令人浩叹!
(责任编辑:诚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