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论语解读——先进篇第十一(中)(2)

2009-06-11 14: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原文】 11.18柴也愚①,参也鲁②,师也辟③,由也喭④。 【注释】 ① 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 ② 鲁:迟钝,钝拙。 ③ 辟:偏,偏激

【原文】

11.18柴也愚①,参也鲁②,师也辟③,由也喭④。

【注释】

① 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   ② 鲁:迟钝,钝拙。   ③ 辟:偏,偏激。    ④ 喭(yàn):鲁莽,莽撞。

【语译】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偏激,仲由鲁莽。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四弟子的评述。

柴:姓高,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小孔子30岁,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他愚直而不知通变。

参: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46岁,他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显得迟钝。

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小孔子48岁,他性格活泼,才高意广,处事偏激。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小孔子9岁,他生性耿直,威猛刚强,豪爽慷慨。

梁•皇侃《论语义疏》引王弼云:“愚,好仁过也。鲁,质胜文也。僻,饰过差也。喭,刚猛也。”《四书诠义》说:“有其病则有其善,愚者必厚重,鲁者必诚朴,辟者才必高,喭者性必直,此皆圣门气质有偏而未为习染所坏者。愚者充以学问,鲁者励以敏求,辟者敛以忠信,喭者文以礼乐,只因其好处,克去其偏处,便可至于中庸,故语之使知自励也。”

【原文】

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①,屡空②。赐不受命③,而货殖焉④,亿则屡中⑤。”

【注释】

①庶:庶几,差不多。 ②屡空:经常空匮。指缺衣短食非常贫穷。 ③赐:即端木赐。“赐”为子贡的名。不受命:不能安受天命。即不听命运安排。这里指没有得到公家准许就去做生意(古代经商需由公家决定)。货殖:囤积货财以谋利。即经商,做买卖。 ④亿:通“臆”。猜测,估计。

【语译】

孔子说:“颜回算还可以吧,可是他经常短衣缺食。端木赐却不信天命,去做生意,可他猜测行情,每每都能猜中。”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颜回和子贡的评价。

这一章多有人说“贤颜回而讥子贡”。其实不对,本章所记两人,一个是颜回,“素贫贱行乎贫贱。”一个是子贡“素富贵行乎富贵。”均是“素其位而行”,各自依道而行。孔子在《里仁篇》中又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子贡是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颜回是也。各自依道确定取舍,不存在贤此讥彼。一个安贫乐道,一个热衷经商。再则孔子并不排斥经商,他说:“邦有道,贫且贱,耻;邦无道,富且贵,耻。”在天下太平,国家清明的时候,有道之财,何乐而不取呢?孔子自嘲似的也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不仅没有贬斥子贡,而且大加赞扬:“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赐不受命。”子贡不接受天命的安排,而运筹帷幄,利用智谋去经商,将货物由甲地贩运到乙地,使其增值,对商业行情料事如神,“亿则屡中。”用实际行动打破天命的安排,在“道”的规范下越位而求其富贵,而后“行乎富贵”。

孔子不曾“贤颜回而讥子贡”。

【原文】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①,亦不入于室。”

【注释】

① 不践迹:不踩着古人的脚印走。践:践踏,踩。迹:足迹,脚印。

【语译】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踩着古人的脚印走,学问和道德修养到不了家。”

【解读】

本章子张问善人之道,孔子以传承和创新为答。

孔子认为“善人”的境界很高,仅次于圣人。孔子在《述而篇》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圣人、善人,孔子不曾看见,其境界可想而知。孔子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生而知之者。”当属于圣人,“学而知之者。”当属善人。孔子认为自己“非生而知之者”,也当属善人,属“学而知之者”。“践迹,如言循途守辙。”(程颐语)也是指“学而知之者 ”,“践迹”,具体一些说也是“敏古以求之”,多识前言往事,发愤忘食,努力学习。其结果是入“善人之室”。室,当指善人之室,圣大光明之殿。善人为学“践迹”之后,亦可以治国,孔子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意思是善人治国百年,即可以克服恶行,去除刑戮,达到仁德昌盛的境界。

另外,“践迹”系“温故”,“入室”为“创新”,如若不“循途守辙”,践古人之迹,亦难创新而入善人之室。

【原文】

11.21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者乎②?”

【注释】

① 论笃是与:赞许言论笃实的人。“论笃”是动词“与”的宾语,由于强调而前置。“是”是标志宾语前置的助词。笃:笃实,朴实。   ② 色庄:外表庄重。这里指伪装出的庄重。

【语译】

孔子说:“只凭言论朴实就肯定他吗?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外表伪装庄重的人呢。”

【解读】

本章是孔子告诉我们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由言及人的观察方法。

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了解一个人需要从言论开始。比如《易传•系辞下》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无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屈。”这里谈的都是由外而推内,由言辞的不同特点推知不同的人,言辞愧怍不安者,其人欲叛未叛,内存反叛之心;言辞枝蔓遮掩者,其心中犹豫多疑;沉静寡言者属吉祥之人;口无遮拦,喋喋不休者属于浮躁之人;言辞浮泛,漂游不定者属于无善凶险之人;言辞迂曲,转弯抹角者,属于失其操守贞节之人。由“知言”以“知人”,由知其“枝”“惭”“寡”“多”“游”“屈”之言,以推究其人,这类人辨别比较容易。还有一种颇有难度,即本章的“论笃是与”,意即言论笃实谨厚,满脸诚恳,这一类人则需要更进一步谨慎小心,仔细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诸多隐秘诡诈,掩藏殆尽,对表面笃厚之人,不仅要观言,还要察色;观察他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其颜色端庄,是否属于伪装。孔子告诉我们应辨伪存真,如此真伪难辨别,则应进一步像孔子对待宰我一样“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尚有三步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即“观察他的行为,考察他的历史,了解他的志趣。” 言语观察法概而言之:由知言到知人,接着观言到察色,然后听言到观行,观行又有三步曲。如此迂徐曲折,方能做到观人察物,可见“知人之难”。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