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凯风:凯风是一种什么风(2)

2009-08-05 10:07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读多了后世的母爱诗,再来读一读这首《凯风》诗,才明白母爱为什么能绵延三千年,才恍悟《凯风》中的母亲原来就是我们共同的祖母。 习习和风自南

读多了后世的母爱诗,再来读一读这首《凯风》诗,才明白母爱为什么能绵延三千年,才恍悟《凯风》中的母亲原来就是我们共同的祖母。

习习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因之付辛勤。

习习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浚邑之下年复年。

孩子七个都成人,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

孩子七个都成家,没人宽慰慈母心。

小学课本里选了唐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此诗好确实好,惜哉把母爱太琐细化了。殊不知,三千年前的《凯风》仅仅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就比孟诗要高明得多。钟惺评价道:“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评点诗经》)刘沅也说:“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蓼莪》皆千秋绝调。”(《诗经恒解》)

这是三千年前的“七子之歌”,说不定还是“五男二女,七子团圆”呢。然而,儿女多了有什么用?养儿防老吗?“莫慰我心”啊!儿女天生是母亲的债,背着自己到处卖。多少人还记得当时“左手吃娘心上肉,右手吃娘肚内肠”?多少人成了卧冰的王祥、卖身的董永?“不信且看檐前水,点点滴下不入池”。

不过,懂得自愧也是一只好鸟。否则,三千年来第一首母爱歌不知要推迟多少年才看得到啊。母思儿事如流水,儿思母爱如风吹。林清玄说,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融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融入的庄严境界。完全的融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母爱就像那灯泡的钨丝啊,没有了她,人生就亮不了,人性也光辉不了。

做一根钨丝图什么?做一只黄鸟又能报几许?

没有人能回答。

蒋士铨一首《岁暮到家》就道出了这个中原由: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