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君子于役:丈夫久役,妻子在家怀念之情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
丈夫当兵去远方,谁知还有几年当。
哪天哪月回家乡?鸡儿上窠,
西山落太阳,羊儿牛儿下了冈。
丈夫当兵去远方,要不想怎么能不想!
丈夫当兵去得远,多少月呀多少天。
几时团来几时圆?鸡儿上窠,
太阳落了山,羊儿牛儿进了栏。
丈夫当兵去得远,但愿他粗茶淡饭不为难。
【注释】
1、君子:妻对夫的称谓。于:往。役:指遣戍远地。 2、曷至哉:言何时归来。 3、埘(时shí):凿墙做成的鸡窠叫做“埘”。 4、来:古读如“厘”。 5、不日不月:不可以日月计算。这是“不知其期”的另一种说法。 6、有:读为“又”。佸(活huó):会。“又佸”就是再会。 7、桀(杰jié):“榤”的省借,鸡栖息的横木。 8、括:与“佸”字变义同。牛羊下来而群聚一处叫做“下括”。 9、苟:且。且无饥渴是希望他无饥渴而又不敢确信。
【解读】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