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孟子》解读:滕文公章句上(一)

2010-05-06 11:16
来源:网络 作者:木玄
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 称尧舜。

  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 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 已矣。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 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 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 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注释】
  
  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②成规  :齐国的勇士。 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 子学生。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⑤瘳(Chou):病愈。
  
  【译文】
  
  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 子。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 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 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 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 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 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 ‘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读解】
  
  “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 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 见于这里。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 “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 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 口声声所说的“仁政”. 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 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 密不可分的。 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 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 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 得到。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 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 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责任编辑:木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