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

2009-06-27 16: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蓉蓉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善属文,尤工诗词,其词创为“易安体”,主张词“别是一家”之说。

靖康元年(1126年)冬天,金兵大举入侵,一举攻破了都城汴京,时局剧烈动荡,举国一片惊惶。明诚与清照正在淄川,听到如此噩耗,都四顾茫然,嘘唏不已,再环视身边的书籍古董,“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大有不祥之感,“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国难未靖,家难又起。靖康二年三月,明诚母亲郭夫人突然撒手西去,明诚夫妇不得不南下奔丧。南下之前,他们也料到北方多事,决定将珍贵文物带往建康城。然而,多年收集的珍贵文物不便携带,踌躇再三,终于痛下决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最后,还是装了满满的十五车。而剩下的文物,都收拾妥当,安放在青州“归来堂”的几十间屋子里,准备明年春天再来运走。

有谁料到,这些节衣缩食、苦心收集的宝贝文物,匆匆一走,竟成永别!靖康二年十二月,金兵攻陷了青州,清照夫妇存于青州的所有古器物什,在金兵的一把大火中,“已皆为煨烬矣”!

明诚丧服未满,即被起复知江宁(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春,建康下了一场大雪,但清照面对山河破碎、黎民涂炭、前路茫茫,早已没了往昔那种踏雪赏梅、感月吟风的心情,作了一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起句采用欧阳修《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首韵,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从此,清照词风大变,已不再囿于儿女情长、闺怨离愁,而是交织着难解难分的国耻家恨。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沿江而上。

五月,明诚刚刚将清照安置在安徽池阳,就接到圣旨,再知湖州。明诚谒见过皇帝赵构之后,认为时局不稳,决定让清照继续呆在池阳,自己单独去湖州上任。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带上简单的行李,准备乘马出发。他坐在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向乘舟来送行的妻子告别。

清照坐在船头,心里凄苦难言。看着他即将远去,她就像失去了支撑,心绪又烦又乱,终于追着喊道:“我单独在此,如有城中兵变,该怎么办?”

明诚举起手,遥遥地说:“从众罢了!如形势危急,必不得已,先舍弃辎重,接下来扔掉衣被,再扔书册卷轴,再是古器。唯独宗器,一定要保住,人在物在,切勿忘了……”急急打马而去。

然而明诚途中奔驰,中了大暑,患上痢疾;走到建康,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七月末,清照得到消息,惊惧难安,心急如焚,立刻起舟,“一日夜行三百里”。可惜奔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在膏盲”,无力回天,她只能悲泣而已。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葬完明诚,也大病一场,“仅存喘息”。蘸着血泪,孤苦零丁的她写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