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仁者何乐于山也?

2011-08-08 13:56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佚名
仁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山?历代注解《论语》的学者对此多有解说,但大都一派经学家的腔调,特别自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以后,更专从所谓“义理”着眼,把孔子极富诗意的审美
《仁者乐山》图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的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像流水一样活跃,仁者像大山一样安详。智者如欢畅的流水一般活得快乐潇洒,仁者如巍峨的大山一般享年长久。

  究其实,人类本是自然的一员,喜欢山水,原是人类的共性,绝非智者和仁者的特好。作为一个伟大的哲人,孔子这样讲,自有其独到的感悟在。    

  仁者与大山相见多妩媚    

  仁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山?历代注解《论语》的学者对此多有解说,但大都一派经学家的腔调,特别自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以后,更专从所谓“义理”着眼,把孔子极富诗意的审美感悟,解说得沉重不堪,了无意趣。倒是孔子自己以及西汉初年《诗经》学者韩婴、西汉末年古籍整理学者刘向那几则激情洋溢、几乎可谓之“山颂”的文字,以审美解审美,以诗意畅诗意,比较接近孔子讲“仁者乐山”时的真实情怀。

  一次,子张问孔子:“仁者何乐于山也?”

  孔子回答:“夫山者屹然高。”因为山挺拔高耸。

  这回答太过简单,子张不解,继续追问:“屹然高则何乐焉?”挺拔高耸有啥特别招人喜欢的?

  子张的追问,引发了孔子的激情,吟诗般的答道:“夫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焉,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气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者也。”山是草木生长的地方,鸟兽繁殖的地方,也是生产国家财富和百姓日用之物的地方。生产财富和日用之物不是为了自用,四面八方都可以到山上采取,山都无私地给予。山还生出云,生出风,使天地贯通,阴阳和谐,雨露润泽,万物赖之以生长,百姓赖之以食用。这就是仁者特别喜欢山的原因啊。

  到了汉代,韩婴讲《诗经》,刘向辑《说苑》,又将孔子这段话加以引申增删,于是有了另一种版本:

    “夫仁者何以乐山也?曰:夫山崔嵬,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是仁者所以乐山也。”于孔子颂语之外,再颂山的高峻伟岸,万民敬仰。天赖之而高远,地赖之而辽敻,志士赖之激扬蹈励以养奇伟之气。

    诚如孔子所言,仁者所“乐”之山真是太高了,不仅形体高大,雄伟壮丽,内蕴更是厚德载物,高尚无私。显然,这山既是天造地设之山,更是仁者心思神构之山,是自然之山,更是审美之山。自然之山的高大,与仁者情怀的高尚,彼此照耀辉映,“通乎天地之间”,自然之山遂具仁者高尚情怀,仁者情怀也如自然之山的高大壮伟,具象生动,感人至深。大山得仁者深情观照而灵性浩然,仁者仰望大山而不断攀登做人做事最高标的。大山是仁者在天地间的剪影,仁者是大山在人文中的写真。大山乎?仁者乎?大山即仁者,仁者即大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遥想终生倡仁的孔子当年,论“仁者乐山”,正是这般况味。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