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山古城的小巷里,你不必刻意倾听什么,寻觅什么,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它的温暖平淡、随和自在。清晨,卖豆花的姑娘喊着那熟悉的叫卖声由远而近。小巷里四处飘散的是粑肉、豆米糕的清香,卖长寿拉面的小摊前更是人头攒动,古城居民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了。在我每天上班所经过的那条小巷,一条大黄狗就很慵懒地睡在石砌的门槛边,一位白发苍苍而神态安详的老大爷,叨着一个旱烟袋,面前放着一个老式的半导体收音机,声音很杂,仔细一听,竟是世界杯的消息;到土主庙背水晨练的妇女们三三两两赶回,谈论着些家庭琐事;还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外出溜鸟的退休老干部……这一切似乎是毫不相干的因素在小巷里汇聚,竟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曾几何时,当小巷里的土墙木屋陆续变成了钢筋水泥浇筑的“鸽子笼”,并一天天升高,古城的子孙们回望着昔年生活的小巷,回望着那些已门可罗雀的旧宅,只能暗自感慨,小巷终归宁静,而那千疮百孔的面貌,令人伤心。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一条条保护古城的政策措施也随之出台,巍山古城的许多小巷开始修复旧貌,一幢幢“鸽子笼”被拆除,一条条水泥路又铺成了青石板,那些充满着故事的大宅院又快找回自己原来的面孔。在这当中,代价固然是惨重的,然而,正是因为付出了那么多惨重的代价,我们才会更加珍视留在身边的这些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的小巷。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消逝,多少小巷里走过的美丽姑娘,转眼成了拄拐的老太,如今的小巷已与古城共同走过了6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小城的沧桑历史,也收集了许多发生在小城的精彩故事。古城的小巷是一道永恒的风景,是一首深沉的歌,是一本需要一生去解读的书,你可以花半天的时间匆匆走过一条条小巷,但倘若你想从更深处去体味小巷的古朴、典雅与隽永,则必须花上一生的时间,或许更久。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