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余荫山房】广东四大清代名园的文化积淀

2009-04-28 09:5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付炯业
广东有四大清代名园,谓之清晖园(顺德)、梁园(佛山)、可园(东莞)、余荫山房(番禺)。四大名园中面积最小、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位于番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

广东有四大清代名园,谓之清晖园(顺德)、梁园(佛山)、可园(东莞)、余荫山房(番禺)。四大名园中面积最小、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位于番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

近日应在余荫山房临池别馆经营诗书画印的老友刘文劭先生之邀,与国画家毕心望先生一起去了余荫山房,并在那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小住数日。由于有时间对这一人文景观仔细研读,感受也就深一些,读后归纳出八字感悟:小家碧玉,岭南奇观。

余曾领略过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同里的退思园、南寻的小莲庄等江南名园的丰彩,那是江南高官鸿儒的思维具象,是江南园林的艺术精华,相比之下,余荫山房在气势上逊于斯,它只不过是清代一位举人的作品,占地不足3亩(仅1598M2)。小则小矣,却像一个精致的盆景。把江南园林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堂、轩、桥、廊、石山、碧水以及回廊、花窗、影壁、浮雕、彩绘、碧树、奇花等全部展现出来,紧凑得叫你找不到思维的间隙,精致得令人望而兴叹。

如果说,园中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点染其间的竹木、奇花、异卉、莲池、孔雀等令人心旷神恬的话,那么由真草棣篆等体书写或雕刻的诗词楹联,则昭示着这座名园的文化底蕴。在古之骚人墨客的作品中,有对缩龙成寸的美佳环境的咏叹,如“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便是写景之联,把个仅“三弓”(古时量地一弓为5尺)之地,却飞花如雨、绿云遮日的园林写得意趣盎然。显然,这是嵌名(余荫)联的杰作。在翠柳深处,簇拥着翰墨生香的“深柳堂”,从宽敞的客厅,彩绘、镂雕的精细看,此堂应是主人接待来客之地。从主人邬彬的自撰长联中也可以表达他对高雅或凡俗的来客欢迎的态度。联曰:“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此联正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古训。要说雅,还真雅,堂内就有一排名人书法拓刻作品,让人看到主人交友的档次。书者有刘镛、张问陶、梁同书、翁云纲、陈希祖、秀先等,听人说,此刘镛乃宰相刘罗锅,便欣然抄下他的书作:“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顾我未能忘世乐,绿樽红芰对斜曛。”此诗显然是借韩维(持国)诗以抒发心声。

有门必有楣,逢景必有联,乃余荫山房一大特点,据我粗略统计,门洞房廊的楣额竟有26处之多,除名楣,如卧瓢庐、来薰亭、临池别馆等外,还有意境楣,如听雨、卧雪、畅叙、启秀、闻木樨香否等。在余荫山房,长长短短的楹联计有39对,仅一座虹桥,便东有联:“花明柳暗蝶迷路;月白风清人倚栏”;西联:“风送荷香归院北,月移花影过桥西”。至于诗,也是比比皆是,如一座四方桥亭便有四首诗镶嵌于四壁。我摘句如下:“山阁昼晴帘卷翠,砚池春晓墨生香”,“兰叶露光秋月上,芦花风起夜潮来”,“浓阴似涨红薇晓,细雨如烟碧草香”,“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归去水生风”……身临其境,品风物情趣,真让人如品茗狎蝶情无尽,临风赏月在画中。

据文劭君介绍,余荫山房不仅是旅游者乐于涉足的南国名园,还是影视导演争相借用的外景基地,究其原因,除缩龙成寸的园林杰作外,便是丰厚的文化积淀。游了数日后,我突然产生为文化积淀做点“加法”的兴趣,于是步古人之后尘,也撰书一诗赠与山房:

余荫山房誉岭南,珠光海色璨禺山。

华堂深柳临池馆,秀阁长桥隐古园。

孔雀屏开泉水外,来薰亭卧木樨间。

谁歌碧玉天然调,引得游人到此瞻。

(责任编辑:D)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