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最耀眼之处,莫过于五亭桥。五亭桥积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五亭桥桥身是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飞檐雕梁,是南方精工细作的典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充分显示北方建筑雄浑大气的风格。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不能不令人拍案。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因为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乾隆南巡时曾感叹它像北海琼岛春阳之景。该桥受北海五龙亭影响很深,因无北海水阔,工匠别出心裁,将亭与桥结合。五亭群聚于一桥,形成亭桥。桥身建成拱圆形,由三种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连接。桥基雄壮威猛,桥亭秀美。如果说瘦西湖像一个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像一条由五朵莲花组成的腰带紧束着瘦美人的腰肢,更显出她无比迷人的风姿。配上附近纤细的白塔,一横一竖、一白一彩,水中倒影涟漪,别具风采。
《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 15 个桥洞。这 15 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风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它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 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看此美景,这是何等的舒畅啊。
游走在瘦西湖的美景之中,脑海中想到的只有那古典的诗句才能形容它的美。这就是瘦西湖。它步步是景,使人目不暇接,只能陶醉于迷人的山水之中。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