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名寺古刹皆爱隐于深山茂林,这上贞观自不例外,只可惜原观已毁于文革。倒是走下御道透过参天的古木以回望这座道观时,方能感受到其集天地而成的灵气。在檐角的风铃于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里,可以听到了岁月的脚步声正在渐行渐远。
来到孙武苑,果真有一番不同于别处的气象,想就是龙虎之异象了,有点肃穆,也有些神秘,有点森然,还有些恬适,竹篱茅屋里模拟展示出孙武子昔日著书的场景,光线甚是昏幽,人行其间,那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竟恍若昨天。四周遍是古木,有枫香、有紫楠、有黄檀、有苦槠……味芳馨,沁人心脾;形奇特,心旷神怡。木木虬然而参天,姿形各异。毛泽东所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个金字迎面而立,更增添其神圣气氛。回廊里满是名家书法,或行或草、或篆或隶莫不恢弘盖世。在兵圣堂的一侧挑选一棵桂树坐于底下,风过,桂花雨纷纷扬扬,香气撩人,使那原本肃杀清冷的兵家胜地平添了些许甜甜的暖馨之意。
徜徉在深僻幽静竹树扶疏的“茅蓬坞”,穿行于斗笠蓑衣竹简碑刻间,遥想当年孙武为避战乱深居于此,潜心研究兵学的情景;默默体会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用兵境界;放飞思绪,体验一番孙武背负《孙子兵法》,走出穹隆,走进沙场,帮吴王阖闾运筹帷幄,胸藏雄兵百万,称霸一方的气势。
每个人都会有落难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会有因落难而避世的心态和想法。只是有的人,落难后从此便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恨天不公,最终避开尘世自抛自弃郁郁而终;而有的人,纵使暂时落难,纵使暂时隐居,也不会有片刻的轻言放弃,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如何让自己等待时机枯木逢春,孙武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逃避齐国的追杀,逃难到吴国,他选择了隐居,而在隐居的同时,却又不断的充实自己,最终研究出了《孙子兵法》,并寻找机会将兵法呈给了吴王阖闾,让自己能再次东山再起,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孙武在缔造《孙子兵法》的同时,《孙子兵法》也同样缔造了一个世世代代都为人传颂的孙武。“天道酬勤”,或许,孙武和他的兵法为这个词做了一个最高境界的诠释。
穹窿山,因为一部兵法而闻名,也因为一个人而被后人所尊崇。这就是卧虎藏龙的穹窿山,静谧的隐居之所,安详的思索之境。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