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东淝河畔,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脉东麓,有一片如诗如画的仙境,这就是豆腐之乡的淮南市卧龙山风景区。
景区内层峦叠嶂,葱葱郁郁,鱼戏碧湖,花香鸟语。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个天然大盆地,1958年,顺其自然建成一座“高峡平湖”名曰卧龙水库。站在水库最南的拦水坝上举目环眺,但见峭岩耸立,群山绕湖,万木献翠,百草斗芳,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真叫人如痴如迷,心旷神怡。
由大坝西端顺卧龙山沿湖北行,你可享受到仙人的境遇。只见一群群“绵羊”在沿山觅草,一只只“大海参”在湖滨时时蠕动,波涛间“灵龟”探头望日,此情此景,若非仙境怎能领略得到?其实这些“精灵”都是嶙峋怪石。石群形成于寒武纪,其姿态厅异,形貌怪诞,给人们频添了许多想象。
再向北有几片硕大的巨石组成了海南岛“天涯海角”般的气势;一块巨石如象鼻一样插入水中,又有几分桂林象鼻山的风韵。峭壁上有一大石洞,洞门上刻有“卧云窟”三个大字。说起这卧云窟也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北宋年间,在这卧龙山的南边有一寺,名“卧云寺”,寺里住着一个恶和尚,名叫卧云和尚。这和尚武功非凡,能腾云驾雾,又豢养了一批恶僧,经常在这一带掠夺民财、奸淫民女,百姓既恨又怕。风声传到京城,朝廷派重兵围剿,最后终于铲除了恶僧,活捉了卧云和尚,因这和尚系当朝的国舅,不便行刑,官兵就将他关进卧云窟,用石头封了洞口。如今和尚已不知何处去,唯这山洞和卧云和尚亲笔书写的“卧云窟”三字依然如故,让游客观赏评说。
走到卧龙山的龙尾,也就到了凤凰山的凤头,在这龙凤呈祥处有一座必百五山,此山为何叫九百五呢?原来每年山民在此山割草。捆成草把,最后数数不多不少正好九百五十捆,更奇的是此山盛产蜈蚣和蝎子,从半山腰分开,下截山的石缝里躲藏的全是蝎子,而山上石缝则尽是蜈蚣,绝无一只蝎子,可谓天公巧设,泾渭分明。
离凤凰山不远有座小武山,山下有块开阔地。远远地看去,形如一妙龄少女卧在这灵秀的芳草地上,人们给起了个好听的“美女鲜花地”。其实这名字还有一层更深的涵义:传说, 后周大将赵匡胤被围八公山时,一次带几个亲兵路过小武山,遇到一伙强盗要捉赵匡胤去领赏,一位深山采药的姑娘,手舞花锄杀退了强人,救下赵匡胤,而姑娘却因拼搏中受伤过重而死了,后来赵匡胤当了宋朝开国皇帝,派人来到小武山,在半山腰修了一座功德牌坊来纪念这位见义勇为的姑娘。
由此沿卧龙湖上游的涓流再向北不远,是一大片荫天蔽日,盈翠欲滴,高高耸立的青桐林,这儿就是颇有名气的孙家花园的青琊轩的遗址。孙家花园,为清末状元孙家鼐叔父孙蟠归隐时于乾隆年间所建,孙状元少时时常来此研读经文,后由于孙家人先后故去离散,青琊轩长年失修而渐坍塌,但楼前的一小片竹林却日益昌茂,因此当地人也称这叫青竹园子。1968年前后青竹园长出了青桐,青桐日益旺密进而取代了青竹,所以今人称之青桐园了。斗转星移,人去楼毁,只有这一棵棵高大青桐日夜伫立在故园上,披露出几分书香。
青桐园因处在卧龙湖水源的下游,所以也叫下园子,再往北就是孙家花园的上园子了。路转峰回,你眼前会豁然出现一排排深黛色的怪石,石林披苔挂藤,呈奇献巧,有的只身突兀,有的平缓端庄,更有些象雄狮、肖顽猴、如奔象、似斗牛,千姿百态。石林间,浓蔽森森、鸟声啾啾、幽香阵阵、流水潺潺,最叫人咂舌的是,一株株树木全都是从石缝中顽强生出。那石,那树,那水,那藤,俨然一具放大了的山石盆景,又象是一座缩小的黄山,令人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