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这个民族有着水一样柔娜的性格,很少有人知道,傣族人民其实是一个沉淀着壮烈历史的民族。
这群被命名为傣族的人民,围绕着澜沧江,流沙河散居,他们对水有永远痴心的眷恋,居住的竹楼一定要依水而建。他们永远都是乐观积极。在悠扬的竹芘声里,款款往来于田野、草地、果林、菜畦……他们连走路的声音也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惊扰了这片沃土神秘的梦。
在打洛江畔,云雾山脚的寨子:中缅第一寨—勐景。
当你跨进这竹楼涌绿,环境自然;篱笆环环,村道如肠的地方,佛跨进了另一个世界,外面是喧嚣,这里是幽静,心情也随着脚步跨过了喧闹,渡向了宁静。脚步会自然地放慢,这里的一切织布、榨糖、染布、制陶,完全手工操作,许是村民贪恋宁静的缘故,从古到今,始终与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这里从来不下雪,花香四季,有阳光倾泄而下的温暖、有清风扑面的清凉,像是从心底浮上来的一座童话岛屿,一切具有了古诗般的神奇,民风淳朴,古风依然,说它是世外桃源,一点都不为过,你知道的,外面的世界是那样混乱无序,能将一切掩埋,如果你真的需要舒缓,就应该到这里来寻找。它是至佳的精神宿营地。
漫步寨子,一幢幢别致的傣家竹楼掩映在竹林中,一簇簇红、黄、紫、白色的野花开得正艳。江风吹进寨子,婀娜多姿的凤尾竹、黄斑竹便随风摇曳,仿佛跳起了傣家舞蹈;一棵棵高大的榕树、椰子树和百余年的野生荔枝树枝浓叶茂,又像走进了热带植物园。寨子中的两棵大榕树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拥抱”在一起,被村民称为“情侣树”。据说它们如此“亲密生长”的时间已有200多年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晚霞映射在打洛江的江面上。两岸的村民从田地里劳作归来,纷纷来到清澈的江水里洗去一身的灰尘和疲劳。一串开心的笑声传入我们耳际,寻声看去,原来是一群秀丽的傣家少女来到江边沐浴。她们一边走进江里,一边将筒裙慢慢提起,当水没过腰际时,她们便猛地往水中一沉,眨眼间那鲜艳的筒裙就被脱去,盘在了头上。在波光粼粼的金色江面上,那些色彩绚丽的筒裙宛如一片片缤纷的彩云。
一切都不必担心,这里不再是走私毒品的白色通道,也不会再成为傣族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战场,关于傣族人民与暹罗军队的鏖战,你只能从这里的老人们的回忆里听到了,但愿那激越的战象作战的故事,会让你在时间中跳跃,好像在一首曲子里,时光跳过了一个千年的轮回,生命迅速攀升、进化。是的。传奇故事里的“百象冢”,勐景来确实有这样一个地方的。
这里的人民都信奉佛教,这里的男童都要进闻名东南亚的佛寺诵经识傣文。西双版纳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贝叶刻经,承载文化,博大精深。
曾有人说,看到菩提树下和尚在诵经祈吉祥,风铃叮铛,场面庄严,甚至忘了你会呼吸。
越是想重重的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一些脚印,越是风过无痕。可是,能停留的时候,一定要身心合一的停留。才不会辜负了自己。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