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浙江楠溪江】清粼粼的楠溪江,永世长存的真善美

2009-05-06 14: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来到浙江东南永嘉县楠溪江边,乘着竹筏在静静的江水上面漂动,顿觉逸兴遄飞、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楠溪江袒露出的是无与伦化的神圣,显现的是一个清纯的本色。

来到浙江东南永嘉县楠溪江边,乘着竹筏在静静的江水上面漂动,顿觉逸兴遄飞、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楠溪江啊楠溪江,你贴山是溪,近海则江;两岸有岩有潭,有洞有峰,有瀑有石;江里有72道湾、36个滩。你静静流水从山间涌出长流入海,风光无限。

春来了,碧翠的群峰因楠溪江水而染得格外明亮,而楠溪江水又无私地用乳汁孕育着茂盛的树木和村庄,使山、林、村、舍披上洁净的绿装;阳光穿透玉色的水波而格外澄澈,江底的游鱼在窜、青虾在跳;沙滩、垂柳、芷藻、游人、竹筏,都被闪耀的水浪荡漾着、飘动着。到了黄昏,夜色开始弥漫时,江面闪动着晶星和皓月,浮金耀银、静影沉底、渔歌互答,乐也无穷。

楠溪江啊楠溪江,你有清粼粼的水,清粼粼的天空、清粼粼的绿草、清粼粼的水网、清粼粼的古树倒影、清粼粼的竹林风光,你也有清粼粼的心思,清粼粼的爱恋、清粼粼的灵魂、清粼粼的生命!

在楠溪江可以领略历史老人留下的踪影。随意走进江边一个村子时,全村已被橘红的氤氲笼罩着,整座村子傍着青山、依着溪水。每幢筑成于清代的民居,前有常绿的柚子树后有翠竹作屏风,高翘的黑瓦及马头檐嵌在有些剥落而微黄的粉墙之上;那些精致细微的砖雕、房梁及长窗上的木刻闪动着古代工匠技艺的光彩;宽敞的大门,二至三进的四合院式构造,呈中轴对称。民居之间曲径相通,有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古朴悠然;而从高处往下看,全村民居的布局错落有致,有四季常青的大樟树、柚树、竹林环抱,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互生互荣的文化认知。

楠溪江人十分钟爱一种仿鹅形的木桶,桶身上头有一横把,极似鹅头,握住它可打水,灵巧方便,此桶名叫鹅兜,据说就是当地民众怀念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而打造的。村民为何要敬重一位书法家?原来楠溪江畔千百年来潜移默化成一种重教重文的习俗,“地方长官司为师重于为吏”,“助人伦、成教化”作为施政的最高追求,“凡肄业弟子,必须一举足疾徐一语言进止,事事雍容审详,安雅冲和”,从提高年轻人品德节操的细节入手,再影响整个民风乡俗。这样做的结果,“永嘉道德之乡,贤哲相钟,前辈虽往,风俗犹存。”

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下,做到这一步,实在难能可贵。相沿成习,自然民风淳厚,贤哲代生。与楠溪江相关的名人,像王羲之、谢灵运、颜延之、丘迟、王十朋……数不胜数,名人给楠溪江增色添辉;楠溪江赐给名人以灵感神机。

可惜,这个好传统一度曾历尽劫难,在民不聊生、有大好山水却吃不饱肚子的状况下,自然“去古渐远,风尚也漓”,楠溪江畔出现了文盲也就不令人惊讶了。好在这一页已经翻了过去。如今楠溪江畔,日新月异、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学校雨后春笋般涌现,淳厚的民风又复归于楠溪江畔。

浸润在无法形容的楠溪江和山峰、古村、急滩、浅湾的秀美、清纯、古朴之中,我们真有点担心从此对任何山水及描述山水的诗、画失去感觉。试问,谁写的、谁画的能超得过楠溪江本色的美、本色的真、本色的纯?谢灵运从楠溪江获取灵感,写出了著名的《登池上楼》诗篇,从此一跃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山水诗的鼻祖;而现在写山水诗的还少有翘楚,局面倘要有所改观的话,只能请诗人来楠溪江深入体验、感受、融化一番了。

楠溪江袒露出的是无与伦化的神圣,显现的是一个清纯的本色。在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中,真善美、清纯,始终与粗鄙、矫饰、虚假,相比较而出彩、相映衬而拔萃。

楠溪江碧水长流不息;楠溪江代表的真善美,永世长存。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