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乡有条风雨桥,拱桥弯弯架村口。桥头有个避雨亭,妹在亭边望郎归。多少年,阿哥桥上来回走、来回走, 走来走去都在山里头……”伴随着带有民族风情的歌曲《风雨桥上风雨情》的响起,让歌声带你探索侗族特有的建筑奥秘——风雨桥。
在广西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这座桥由神奇而独特的工艺所建。它没有用一个钉子而拼成,也没有用钢材垒搭却有着古堡般坚固;它没有颜色的宣染, 却更有色彩。而桥梁和建筑的完美结合,像艺术品一样令人不禁发出感叹!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就数侗寨的风雨挢了,俗称花挢。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说起风雨桥,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小山寨里有对恩爱的夫妻布卡和培冠。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了。培冠大哭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花龙从浪头里翻滚出来,昂首东张西望。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花龙救了培冠,人们都很感激它。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不过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的有三层,多的达五层。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据传,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