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西樵山自然风光清幽秀丽,旅游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古朴自然。自清代以来,文人雅士,趋之若鹜。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灯塔”的美誉,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聪慧的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山,探求理学,锤炼心性,使西樵山获得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
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她不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雅的观音文化令人瞩目;西樵山还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就是这个门派的代表,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武术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医德,深受人们爱戴,他那种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家喻户晓、妇孺皆如,英雄黄飞鸿及其“南拳文化”。
西樵山,悠久的历史,牵动过多少考古学者和地质专家的勃勃兴致。西樵山的断崖峭壁,叠壑回溪,记载着远古火山活动的情况,铭刻着人类早期战胜自然的业绩。在西樵山的面前,多少人的思绪长出了翅膀,飞向那八千多年前的白垩纪以及古人类在山上打制石器,走向文明的遥远年代。
走进西樵山,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片片斑驳陆离的光,空气湿漉而新鲜。沿着山间小径拾级而上,路两旁的古树枝叶相握于云间,根藤相连在地上,遮天蔽日,耳边传来的全是清澈透明的溪水,淙淙水声、唧唧鸟鸣声,大自然美妙音乐穿耳而过。山间云海,湖光潋滟,古岩绿痕,交织成樵山不染人世纤尘的画卷,让人感觉此景只应天上有。呼吸着混合着植物香气的林间氧气,平日车水马龙、人声喧哗的烦躁一扫而光。
西樵山莲峰簇瓣,英姿绰约。七十二峰,美的造型;奇崖叠翠,美的画屏,湖光岫云,美的风韵;泉鸣瀑响,美的歌声。多少年来,这里的旖旎风光,牵动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在山中强吟坛,辟精舍,立庙宇,名流荟萃,卧虎藏龙,将心迹寄托。如今山中留下的许多亭台楼宇,云磴天梯,岸题石镌,正是披在山上的珠玉缨络。樵山断崖峭壁,回溪叠壑,峻岭低谷,记载着洪荒时代古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走进山中,手抚每一块石头,可以触摸到天地巨变,自然深化进程的悠悠足迹。樵山历尽沧桑,默然不语,肌体上却保留着非常丰富的人类战胜自然的历史文化遗存。
“南海有仙山,此山仙独早。”随着道佛南传,钟灵毓秀的西樵山便被宗教方士所看中。唐初木邓子修炼于金钗峰下,留下澄碧甘洌的丹井,供后人饮用上千年。南汉乌利道人游方至山,爱上玉岩佳胜,栖止其中,羽化仙游而去。自后寺院纷立,经声四起,林梢生塔影,松下闻钟馨,袅袅香烟把西樵山72峰熏得灵光四射。
西樵山,不只有模山范水的巧构,更有推究天理人心的讲席;不只有“飞流千尺下云间”的天籁,更有书声阵阵出岩阿的清韵。继唐末中原诗人曹松在山中辟翠微石室耕读吟咏之后,明正德、嘉靖年间,岭南学者湛若水、方献夫和霍韬先后在山中设院讲学,专攻心性,学子远来自四方,山中一时冠盖云集,博带拂云,烟霞洞的大科书院与庐山白鹿、衡山岳麓在国内同负盛名,西樵山因有“理学名山”之称。清代,一大批志存幽壑、雅好山水的文人雅士,莫不把西樵山作为潜修之所。他们或在山中辟精舍,抱卷诵读;或筑亭台,植庭花,悠游林下,作画吟诗;或建寺庙,添供桌,诵经养性。200多年来,山里走进又走出一代代满怀抱负的读书人,这当中包括走进北京发动戊戌维新的“如此狂生”康有为。
西樵山上世界最高观音铜像依山而立。在传说中的农历正月二十六(3月6日)为观音开库日,西樵山在云海莲台景区举办系列民俗活动,祝愿百姓新年财源广进、全家平安、事事如意。
传说有一年大旱,百姓几乎颗粒无收。年后,家家户户断粮停炊。就在百姓饥寒交迫之际,正月二十六日,西樵山来了一位美丽女子。她背着一个不大的米袋和钱袋,逐家逐户派米、派钱,救济百姓。女子的米袋和钱袋不大,里面的米和钱却源源不断。黄昏时分,女子向村民告别,翩然远去。彩霞万丈,眨眼间女子变成一位法相庄严的菩萨合掌微笑。百姓才明白这名女子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连忙称念拜谢。
自那以后,每逢观音开库日,西樵百姓都会去参拜观世音菩萨,寄托一种心愿,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美丽传说沉淀出百姓美好心愿西樵山云海莲台,地势宽阔,一马平川,观音铜像矗立在最高处,神态慈样,姿容动人。整尊佛像融传统佛教艺术与现代造型艺术于一体。
徜徉在西樵山的山间上小路,依然可以放飞追思,把你的历史表意符号从断崖峭壁上剥下来,把古人的志趣和心影从飞动的崖题里翻出来,把文化艺术的甘果从别致的庭苑里搜出来。拾起你肌体上的每一块石头,抹去历史的烟尘,可以捉摸到一个又一个久远的故事。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