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美誉。雁荡山是一座具有美学、科学价值、自然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大山”,具有很高的自然美学、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但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雁荡山古名芙蓉山,山下有芙蓉村,唐初始改今名。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因雁湖岗顶上有湖,结芦成荡,每年秋雁南飞,多在此栖息,故名雁荡山,也称雁山。
雁荡秀色自古有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雁荡,赞称:“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叹为“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近代名人康有为在游雁荡后,更认为“雁荡山水雄伟奇物,甲于全球”。
徐霞客一生中重游的地方只有三处,黄山、雁荡山,天台山。不可不说一定有点定力了。而雁荡山的“奇秀”早就在徐霞客的游记里读过。所谓“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山峦连绵,飞瀑幽洞到处可见。它有最著名的八大景观“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羊角洞、险胜门、仙桥、三折瀑。而我精力有限,只游历了大龙湫和灵岩。而“移步换景充分发挥想像力才能观赏到最美的仙境”也是雁荡山的一绝。暮霭里面那些白天还肃然驻立的石头都赋予了灵性,形神兼备起来。它们成为故事里面血肉丰满的人物,演绎这人间的悲欢离合。
来到灵峰,这里不仅多奇峰怪石,更有一些高大的山洞令人叹为观止。在合掌峰两山隙缝间,是观音洞。远观如两掌相合,近看才发现洞内竟建起十层楼的庙宇。
拾级盘旋而上,岩壁上也有一些石碑题刻,身处寺庙往外看,起初视野尚有数米的宽度,随着楼梯螺旋式地上升,慢慢地两山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成了一线天,最后竟合而为一。在寺庙的最高处,听到滴滴答答的水声,仰头看去,却是从山顶滴漏下来的净水。
晚上的灵峰,更有种神奇的感觉。天色将暗未暗,此时山峰已经看不到表面的岩石、草木。在微亮的天幕映衬下,各山峰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剪影。
在雁荡山有句民谣:“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这四句话是夜里雁荡山、的总概括。只要稍一移步就可见到一幕幕景象在最美的瞬间定格了。
人与自然交融的对话中,感触大自然博大精深,实践着自己每一次人生体验和感觉。既然我们无法驾驭大自然,还必须在大自然的伟岸面前不得不动容,在感觉中一步步迈向生命的终点站,那就疼惜每一次刻意和不经意的阅历,就如诗有曰:“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给别人也给自己更多的明媚吧。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